在日本,怎样才算是个“好”外国人呢?
一句话说清主要观点
- 这个播客(就是那种可以听的节目)要和大家聊聊一个有点意思、又有点难的问题:在日本,怎样才算是个“好外国人”?它认为,与其说是要你死板地遵守一大堆规定,不如说,更重要的是做个有心、会变通、讲道理的人。
核心要点,快速掌握
- 对错不总是那么分明: 有些事,比如故意把人撞倒(后面会讲到这个“撞上班族”的事),那肯定是错的,没得说。但是呢,在不同文化里,到底怎么做才“对”,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 小心那些“外国人警察”! 播客里的人提醒大家,要当心那些老是去评判别人,觉得别的外国人“不够日本”,甚至管起别人来的外国人。这些人啊,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往往很死板,甚至有点不对劲。
- 日本人也不是都一个样! 觉得所有日本人都严格遵守一套“无声的规矩”,这其实是个刻板印象。就像其他任何地方一样,日本人也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他们自己也不是时时刻刻都按“规矩”来。
- 最好的办法是:做个好人! 与其把自己变成一个“完美日本人”的复制品(那样可能反而会有点怪),不如多观察、做自己,然后做个靠谱的人。重点是,你要带着尊重去适应,而不是把自己原来的样子都抹掉。
- 有趣的事实 & 关键数字: 小知识:播客里提到有一本旅游指南,上面列了一堆外国人在日本“绝对不能做”的事,比如永远不要开玩笑或者说反话!播客里的人觉得这简直是瞎扯。
重要引言,帮你理解
引言: "> 简单来说,当一个上班族在人行道上走过来,不抬头也不打算避让的时候,他们就用自己宽大的美国肩膀把那个上班族撞倒。"
- 什么意思: 主持人在说一个他听过的、有点残忍的“游戏”,叫“撞上班族”。就是有些美国学生故意在街上撞那些日本上班族(就是穿西装的白领)。
- 为什么重要: 这被当成一个特别明显的、不好的行为例子。它引出了一个话题:在更复杂、有文化差异的情况下,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不那么容易看清了。
引言: "> 我经常看到这些这些这些外国人,嗯,当有人在火车上不坐到他们旁边的时候,对吧?……你就能看到他们好像在空中挥拳,像是在说:‘太好了!我就是受压迫的少数群体!快来歧视我啊!’"
- 什么意思: 说话的人在开玩笑,说有些外国人在日本特别“玻璃心”,对一些小事反应过度,比如火车上旁边有个空位没人坐,他们就觉得这是受到了天大的歧视,甚至会握拳挥舞,好像在说:“太好了!我就是受压迫的少数群体!快来歧视我啊!”
- 为什么重要: 这说明有些外国人可能会误解情况,或者自己给自己加戏。它告诉我们,理解一种新文化是很复杂的,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核心论点(“为什么”要这样说)
- 首先,作者认为,虽然有些行为(比如暴力)在全世界都是错的,但很多社交规矩其实是模糊不清的。他举了个例子,比如看到有人没戴口罩,日本人也没有一个“正确”的统一处理方式。
- 接着,他们指出,外国人对日本往往有一种幻想,要么觉得日本是完美社会,要么觉得它特别排外。这就导致他们会去评判那些不符合他们狭隘看法的其他外国人。
- 他们还举例证明,日本人自己也不是总按那些所谓的“规矩”来。他们也会生气,也会不礼貌,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人。所以,要求外国人达到一个完美的、像武士一样的标准,那是不现实的。
- 最后,他们建议,做一个“好”外国人,就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你应该学习和尊重当地的习俗,但也要保留自己的个性和常识。与其努力“比日本人还日本”,不如做个靠谱、会变通的人。
问题来了,让你思考
- 问: “Gaijin”是什么意思?
- 答: 文章里说了,“Gaijin”是日语里指外国人或外来者的一个词。
- 问: 那外国人在日本,有没有官方的、明确的规矩要遵守呢?
- 答: 文章说没有官方规定,但有很多不成文的社会习俗。不过,播客里的人认为,很多流行的“规矩”(比如“不能开玩笑”)其实只是刻板印象,如果你真的完美地去遵守它们,反而可能会让人觉得你很奇怪。
- 问: 播客里的人是不是觉得外国人在日本可以不礼貌?
- 答: 不,完全不是!他们明确区分了“做个混蛋”(比如前面说的“撞上班族”那种行为)和“只是没有完美地遵守每一个文化习俗”这两种情况。他们的核心观点是,要成为一个靠谱、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不是完全不顾礼貌规矩。
为什么这很重要 & 接下来做什么
- 为什么这很重要,你应该关心? 这个讨论可不只关于日本哦。它教你如何在任何新地方或新文化中,都做一个受欢迎的客人。它会教你如何看穿刻板印象,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且明白,无论在哪里,人们都只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复杂之处。
- 想了解更多? 可以看看电影《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这是一部很有名的电影,讲的是美国人在东京的故事,它很好地展现了在一个你不太懂规矩的地方,作为一个外国人那种有趣、尴尬,有时又有点孤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