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逆全球化思潮来势汹汹,外企CEO何故密集访华?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6-12 08:45
这是一集商业新闻评述,我们从马斯克44小时闪电访华谈起,聊聊今年上半年的外企CEO来华潮,我们该如何看待这股访问热潮与当今世界形势所呈现的反差?它的政商含义是什么?释放了哪些新信号?本集嘉宾是对宏观经济有长期观察的王威,目前他是某世界500强企业副总裁和董事会秘书。某种意义上,这次是逆全球化思潮下的一次重新连结。【嘉宾小记】王威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四大;2009-2017年先后在中化集团负责投资并购和资本运营,参与并主导多起大型海外投资并购案;而后出任A股上市公司梅花生物CFO;现在是某世界500强企业副总裁和董事会秘书。 00:11 嘉宾的自我介绍 00:41 马斯克这次访华的行程、目的和唯一的特别之处 03:00 为什么马斯克不支持民主党而高调表态支持共和党 04:53 戏剧的一幕:在华44小时,身价暴涨340亿,重回世界首富的宝座 06:09 和马斯克上次来华相比,整个世界已大不一样 10:54 全球割裂局势下,商界代表访问意味着什么? 12:21 美概股会成为现实吗? 16:53 商界大佬海外访问的一系列细节(握手/合影/议题)都有脚本 20:14 当马斯克和宁德时代曾毓群照片不经意地流出…… 21:51 会面时的心理战和信号释放 23:43 上半年密集的外企CEO访华潮的长长一串不完全名单 27:35 这些外企来华CEO分属全球的几股不同势力 30:17 海外访问团和中国访问团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32:21 访华潮对中国经济有刺激作用吗? 34:58 对逆全球化思潮的一次重新连接【更多信息】本集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音频版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28. 和真格刘元聊聊,黑客松复兴、AI狂欢中,怎么夹杂着一丝朦胧的忧伤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6-07 23:30
今天会是AI和大模型系列中最诙谐的一集。嘉宾是真格基金合伙人刘元。我们从最近各地纷纷复兴的黑客马拉松(Hackathon)聊起。即刻前不久也组织了一场盛大的AI黑客松,刘元和数位投资人参与其中。但就在这些AI的狂欢夜里,他却时不时体会到一点人类的失落之意。 01:44 真格作为这轮AI投资的激进派基金之一 04:27 自我介绍和“著名的文艺投资人”由来 06:13 为什么文艺青年和优秀创业者有些背道而驰 07:57 当文艺青年开始投AI,很多人惊呼文科生的春天来了 10:24 从近期黑客松的复兴开始聊起 11:54 参加即刻以copilot为主题的黑客松那一天,几个印象深刻的项目 (瓦总是指即刻创始人叶锡东) 19:59 对于AI应用层创业,投资人的普遍疑虑 24:36 到底什么是护城河?钱不是,人或许也不是 25:39 即刻做AI孵化器幕后:一个叫小宏的即友收购另一个叫wong2的即友 30:24 “确保中国下一波AI革命发生在即刻” 34:29 创业者一个月给自己发几万块工资,有问题吗? 40:08 那天,黑客松观光团里的投资人们离开时在聊些什么 55:24 美国创投system和中国的对比 (从人的角度,对比小天才/操盘手/老司机/科学家四个象限) 58:59 “人类的时代成为了一个黄昏” 01:03:59 今年真格投的10多个AI项目是做什么的 01:08:04 投资人从看AI怎么投,到研究AI怎么用 01:08:58 夹缝中的AI创业者和他们的三重境界 01:15:13 现在,AI项目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 01:17:29 “混沌是阶梯”,我们这代人的机会来了 01:11:34 在这间IC(投委会)会议室里最近聊最多的话题 01:24:04 最后的快问快答【更多信息】本集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音频版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27. 英文播客:和深度学习奠基人聊聊大脑、模型和人类的爱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6-02 00:00
特伦斯·谢诺夫斯基(Terrence Sejnowski)是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之外,另一位深度学习奠基人、先驱人物。上世纪80年代,在深度学习经历了漫长的寒潮与黯淡后,它的出现为极少数相信“连接主义”、“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研究人员,带来一丝曙光。“我们就是AI的莱特兄弟。”谢诺夫斯基说。在很长一段时间,深度学习都不是人工智能主流学派。彼时的统治者是MIT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他曾尖锐指出深度学习的重大缺陷,并围绕自己对人工智能的见解构建了一套体系。绝大部分科学家都是他的追随者,信奉“符号主义”。这是势力悬殊的两个学派。“符号主义”是基于逻辑推理和编程规则的学派;“连接主义”则更像是逆向工程大脑,通过模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权重调整来处理信息。后来,辛顿成为AI教父、深度学习之父,以4400万美金将自己的公司卖给Google后出任Google科学家,他的学生IIya Sutskever参与创立了如今炙手可热的OpenAI。谢诺夫斯基则是美国四院院士,也是全美在世仅三位的四院院士之一。他有一档知名的慕课《学习如何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对话中,他谈到神秘莫测的大脑、AI派系对决颇有冲击力的一幕、人工智能的潜在危险,以及大语言模型的未来演进方向等话题。他认为,给AI注入情感要比加入语言更容易,未来每家公司都会建立自己的模型。如果你对深度学习、AI很感兴趣,欢迎参考本期节目。中文全文翻译见:《对话深度学习奠基人谢诺夫斯基:穿过这扇门,再也不会一样了》给对深度学习感兴趣的听众朋友们推荐两本书:《深度学习》(The Deep Learning Revolution),作者是本集嘉宾,这本书在全球销量超过300万《深度学习革命》(Genius Makers),作者是《连线》和《纽约时报》的记者Cade Metz【更多信息】本集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文字版 & 音频版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26. 令德国人惊吓的上海车展:一幅当代汽车众生图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5-23 00:00
这期主题是车。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上海车展上,一名咨询公司的德国同事,表达对车展观感是:受到了惊吓。本集节目,我邀请了从1996年就开始读汽车专业,而后从事汽车相关咨询和投资快20年的张君毅老师,来聊聊这届特斯拉缺席的、有史以来最热闹最卷的、外企高管纷纷来华的特殊车展。车展是一幅当代汽车众生图。我们从展览会出发,依次点评了身处如今转型年代的美系、德系、中国车企的场上表现和未来可能。 01:46 简述个人经历:同济大学汽车工程系-管理咨询公司并购和咨询-参与创立蔚来资本-奥纬咨询负责汽车和工业品业务 06:24 中德影响力相互渗透(从向德国学习,到以中国需求定义车型、中德车企争夺) 10:36 对本届车展的整体观察,很多外企CEO在华待了很长时间 13:42 大众集团最近人事地震,车展就是导火索 15:00 德国同事为什么惊吓 17:15 几个1/3的启示 19:21 哪些品牌表现亮眼,哪些平庸?(受冷落的部分豪华车) 21:36 特斯拉的缺席,马斯克的全局筹谋、新闻对冲 27:21 特斯拉降价和蔓延的车企降价潮,成因剖析和现状 31:50 价格战是透支行为 38:04 美系、法系车企为什么表现平庸 41:23 谈这次的明星之一德系车企(宝马说家在中国) 47:00 复杂的决策权问题:某合资车型在中国成功,总部却把决策权从地方拿回总部 49:20 大众是中心决策,通用早期成功缘于决策分散 50:50 德系企业目前的优势是什么 52:58 (口误:沃尔沃声称目标是到2030年全部电动化) 59:54 亏损、负债都不会让企业死亡,但它会死在现金流上 01:01:32 李斌:“这世界上还有比卖车更难的事吗?” 01:09:14 中国车企的表现(讨好女性和年轻人) 01:11:18 “今年是非常热闹的车展,但也有可能是最热闹的车展” 01:12:17 2023年之于全球汽车产业的意义 01:15:27 中国车企洗牌,最后的13张门票 01:17:03 合资企业会淡出历史舞台吗 01:22:45 生动的观察:女性买车取悦自己vs理想奶爸车,开阿斯顿马丁的中国车主平均年龄比海外小20岁【更多信息】本集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音频版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25. OpenAI开源、亚马逊新动作,全球大模型格局走向何方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5-16 06:42
前不久,我和Allen再聊大模型。他带来了一些来自美国的新消息。一是,OpenAI即将开源;(今天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也曝光,OpenAI即将发布一款全新的开源大语言模型。)二是,Amazon动向值得关注。据Allen了解,Amazon接下来将会推出两个模型,分别是大模型和小模型——前者为了尝试争夺一下通用大模型的船票;后者则是向垂直领域发力,更有可能抢夺先机。OpenAI和Amazon的动态代表了全球大模型发展的最新进程。我们着重聊了大模型市场的形势变化、场上选手和机会点分析。令人唏嘘的是,过去的互联网一直是年轻人的机会,而这次,似乎留给年轻人的空间少了许多。【嘉宾小记】王怀南的职业生涯贯穿了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从清华半导体+英文系起步,到纽约的哥大社会学系求学,自此迈入美国的社会大熔炉。凭借着对社会的兴趣,毕业后在美国走了一条很少有华人走的路——做咨询、市场这些广泛与文化、人打交道的工作。他先后加入麦肯锡咨询、宝洁、Yahoo、Google,横跨美国最具有时代标志性的企业。直到2006年回国创业,是上市公司宝宝树、初创公司米茶科技创始人,也是陆奇创办的奇绩创坛合伙人、导师。 01:49 相比两个月前的市场变化:大家认识到大模型是机会,但也是很残酷的被剥夺 05:50 OpenAI和微软以垄断者的姿势在往下推进 06:59 这次不是简单的机会,而是一次复杂的机会 07:25 底层的大模型是年轻人在Sam的带领下借助微软做出来,上面长出的行业副驾驶机会大概率属于老炮 07:55 出现涌现的时间比Sam的预期提前了5-8年 08:10 真正的商业机会是每个行业垂直的智能副驾驶(copilot) 11:08 垂直行业1/2甚至2/3以上会被ChatGPT自己干掉 12:00 那么,中国的大模型格局呢? 12:57 我不认为再有第二家公司会拿到通用大模型的船票 13:10 亚马逊的选择和预判值得深思:1个月内,会发大模型+小模型两个model 15:06 OpenAI一定会开源,这一旦发生,会对什么造成一系列影响? 19:55 也许中国做的是若干个垂直的小语言模型的叠加和合并,成了一个类似大语言模型 20:25 拆解所谓“复杂的机会” 25:57 我判断,底层大模型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27:30 垂直领域的壁垒不在于算法,甚至不在于算力,而在于数据+社交+商业模式 32:40 大模型战争第一枪在搜索打响,第二枪、第三枪会在哪? 37:50 这件事太怪异了,互联网曾经排除35+,今天全部是35+焕发青春 47:40 我越来越觉得人类是一台台不完美的、被操纵的机器 50:41 现在见人聊大模型的频次和话题相比两个月前的变化 53:18 预告:和Allen接下来会聊什么话题?延展阅读:《陆奇的大模型世界观》【更多信息】本集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音频版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24.【趋势2023】从北森IPO看充满挑战的中国企服这两年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5-12 10:00
北森(09669)是近期一起备受关注的中国SaaS企业赴港上市,作为疫情解封后的中国SaaS第一股,刚一上市,便遭遇了股价的腰斩。这集节目,我和北森早期投资人、经纬创投合伙人熊飞聊了聊。他非常真诚地分享了这起曲折的北森IPO,我们也聊到企业服务充满挑战的这两年,以及如今的AI浪潮会如何改造SaaS行业。他的一个重要判断是:大模型行业,iPhone时刻来了,但开源的Android时刻还没到。底层格局未定。因为开源会对生态起决定性作用——特斯拉开源专利引爆了新能源浪潮,安卓开源引爆了移动互联网浪潮——而大模型的开源正在逼近引爆点。聊企服 01:59 过去两年企业服务赛道刚经历了过山车,北森上市是投石问路 05:28 我参与的大部分公司在做今年年底单月、明年全年盈亏平衡 07:50 2025年将会有一波企服公司上市的浪潮 09:15 企服公司上市的可行路径和盈利标准 13:56 非常坦诚地说,过去两三年,整个企业服务市场是被溢价的 14:48 一些信号: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全行业PS会回到10倍以下 15:52 这些公司一定要上市吗?还有其他路径的选择吗?——以Airbnb/Uber为例 17:30 Airbnb和Uber上市后,健康性、经营精细度比上市前显著优化,背后有一只隐形的手在做调整 18:58 外部说北森IPO是“丐版IPO”,你怎么看? 20:15 相比2015-2017年上一个周期,中国企服公司的变化:1. 真金白银,2. 离资本市场更近,3. 集中化趋势 23:25 作为投资人,在波峰波谷中的心态变化 31:45 那么多投企服的投资人都转型了,你为什么还在这个赛道? 32:45 我和贾扬青在这件事的看法非常一致,贾扬青出来创业没有去做大模型,做的是大模型的工具链,开源会让这件事有非常大的different 35:26 我很怀念2020年往前的企服赛道,这个赛道承载不了那么多投资人 38:26 对于现在还在这个赛道中坚持前行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吗? 41:16 大小客户之争:只做小客户在经济上行周期很好,在下行周期很难受聊AI 44:05 看AI项目,目前看到两层投资机会 45:40 Midjourney vs Stable Diffusion 53:10 最好的infra(基础架构)是play with the winner(和赢家一起开发市场) 56:17 AI会怎么改造SaaS行业? 59:04 AI投资目前还有很多待验证的地方,开源会对生态起决定性作用 59:44 未来ChatGPT会长期存在,就像Mac或iPhone,是闭环、独立的存在,但我相信会有廉价、开源的AI出来,就像Android 01:01:49 iPhone时刻来了,但是Android时刻还没到 01:10:55 创投行业的重力加速度 01:11:36 今天投资人还是一个好职业吗?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23. 和傅盛从这场伟大的AI变革,谈到创业、恩怨和心性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4-22 11:19
傅盛是一位很性情的CEO。过去,他会为恩怨哭、为市值不服气,也会突然带着2000多位员工坐游轮出海、去迪士尼。从2016年起,傅盛把精力逐步转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赛道。这次我们从伟大的AI变革聊起。他坚定认为大模型技术会从高精尖向普及化过度,“平民化大模型”会诞生。他也分享了这三年遭遇企业危机和市值滑坡的心情和改变。 01:30 现在出门都要背一个Mac电脑 02:06 大语言模型本质是一种逻辑能力 03:33 可能的两条路径:造一个“爱因斯坦”vs“平民化大模型” 04:12 “爱因斯坦”对其他会是一种碾压吗? 09:41 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说话酷似GPT 11:02 知识图谱、切词技术是包袱 11:40 场景应用:搜索、办公、社交 13:57 机器人创业这几年 17:38 人工智能在过去2-3年遇到低谷 18:21 我是做交互出身,永远把应用性放在第一位 19:12 这次是人类第一次不再以机器为中心,而是机器围绕人转 20:08 机器人预计进入家庭的时间、价格和形态 22:58 “我在那家公司招过的博士比我过去见过的都多” 30:40 这次革命意义不能拿互联网去比,相当于蒸汽机诞生 33:31 现在创业和十年前的区别:认知差持续不了多久 38:09 还会因为恩怨哭吗? 39:21 最难的那段时间,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企业家会自杀 41:44 对周鸿祎的态度 46:44 给年轻人一些建议 47:15 最后5个快问快答【更多信息】本集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文字版 & 音频版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22. 要做中国OpenAI?李志飞劝各位同仁冷静点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4-16 17:05
中国大模型经历了短暂沸腾后,一部分人骤然冷静下来。在过去1个月,行业已悄然分化。前Google科学家、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就是其中之一。1个月前,他率先声称要做“中国OpenAI”,但现在,他却说:“中国是不是存在一个跟OpenAI一样的这种组织?我觉得大概率不存在。”他还希望劝大部分人不要去做大模型,包括大佬们。我很好奇,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的想法变化这么大?据我了解,他的变化不是这波大模型创业者的孤例。 01:47 我怎么走上自然语言处理(NLP)这条路 07:25 NLP的关键技术迭代 10:45 ChatGPT这次最大不同是:大一统的模型 14:00 “自监督”而不是标注数据 16:00 我的硅谷见闻实录:春节后立马去美国,带着三个问题四处找人聊 (1. 技术原理,2. 为什么是OpenAI而不是Google?3. 壁垒有多高) 22:40 Google组织形态是潜在问题 24:03 微软研究院所在感低,这是能和OpenAI协作的原因之一 25:49 和王慧文的晚餐 26:53 过去1个多月,我的想法有很大改变 34:58 有没有像OpenAI这样探索人类天花板的大模型?不一定 35:55 大模型给人类带来什么 41:45 “我会不会miss这波机会?” 43:36 上一代AI公司和这一代AI公司各有各的痛苦,中国未来会有50家+大模型 46:06 创业路途艰难、性格大变 01:00:37 创业的真相褪去了我的狂妄 01:03:42 我想劝一些人不要做通用大模型 01:06:23 张一鸣自己看论文推荐我的新文章:《陆奇的大模型世界观》【更多信息】本集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文字版&音频版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21. 投资人视角下的大模型和市场真实水温|和梦秋聊ChatGPT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4-08 04:04
《商业访谈录》的老听众知道,梦秋是我们第1集的人气嘉宾。上次聊天是去年5月,刚好是北京疫情封锁正严的时候。这次是和她的catch-up。我们聊了今年一级市场投融资风向,也聊了聊目前正极速狂飙的ChatGPT、AI、大模型。她对这个话题有一定话语权。熟悉梦秋的人知道,她是清流资本创始合伙人,转型投资人以前是百度技术VP。我们重点聊了聊,大模型会带来新一轮巨头革命和格局重置吗?一级市场投资人如何看这轮AI创业?以及,市场的真实水温。你可以从这里听到,关于ChatGPT,来自投资人和前技术高管的视角。她说,我们进入了每天醒来如果AI没有新东西,都会隐约喘口气的时代。但与此同时,截至目前投资人们的投资标的其实没那么多。这中间的gap从何而来? 02:14 最近,我正忙着对自己的大脑进行预训练 03:47 OpenAI的女性CTO Mira Murati 对C端产品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带来iPhone时刻 07:05 未来十年AI是长期有价值的方向,有solid价值基础 07:40 每天一睁眼要是AI没新闻都隐约松口气……我从没有过这种感觉,even在我们的互联网1.0时代 08:53 为什么这次这么快? 11:38 AI从1.0到2.0的范式变化 12:45 DeepMind已经是世界上最奇怪的机构,但最后还是卖给了Google 14:20 所有技术Google都有,但为什么Google没有做起来? 15:00 那么,OpenAI为什么可以做起来?(belief、钱、资源、人) 17:41 2023当下,一级市场投资的水温: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AI的投融资冷热 20:26 对AI项目,投资人看起来狂热,但出手很理智 22:40 大模型时代的Killing App在哪里?什么时候会是iPhone 4时刻? 24:17 我不认为大模型和搜索引擎是替代关系,在我看来是补充关系 27:10 对教育系统的挑战,未来需要有想法的人类 28:15 中国SaaS企业面临土地不平整的问题 30:45 很多人在观察,因为大模型还没有稳定下来一个格局 31:13 截至目前,我对国内大模型格局(巨头/创业公司)的态度 31:46 作为投资人,我们划掉一些很容易,但什么能投还没有答案 32:15 不要走Jasper.AI的老路 33:08 在大模型时代,创业机会在哪 36:48 这轮创业的特征:资金门槛高、人才密度高、时间漫长 39:50 每天早上看到风起云涌多开心,但是不着急啊 40:00 对比历史上的搜索引擎、移动OS、云计算浪潮,来看这次大模型浪潮 48:38 大模型总体是大厂的菜 50:12 赞成李彦宏说的中国不需要第二个大模型吗? 53:30 生成式AI里有随机因子 57:53 大模型创业是昂贵的,以前Web 1时100万美金都能创业 01:02:34 “涌现”让人意外,但能理解 01:05:58 Prompt Engineering一定是中间形态【更多信息】本集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音频版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20. The Information前记者空降巴西,她的拉美商业游记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3-21 00:00
这是一集很轻松的节目,聊天对象是我的好朋友Yunan,过去半年她在海外游历而且其中一站是遥远的南美——从巴西回国需要经历30多个小时的折腾。Yunan是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前记者,让我们看看当一名科技记者空降巴西,会发生点什么吧。 01:20 用葡萄牙语打招呼、介绍Yunan 02:42 一个科技记者为什么空降到拉美游历 03:50 巴西的外卖和出行软件体验:Rappi|iFood|99(滴滴收购)|Uber (主播口误:Uber在美国) 09:03 对中国人,到拉美做生意是排位第几的选择?具体在哪些国家? 10:31 巴西商业生态:税收政策、劳工法、中部企业存在断档 13:40 没有本地的growth VC fund,软银曾经活跃但现在撤退 15:11 在当地活跃的美元基金和退出方式 16:42 文化反差:浓郁的"中间人"文化、cold email没啥用 18:49 一个巴西人的典型周日,美国的小家庭vs巴西的大家庭文化 20:24 空降到圣保罗,怎么利用记者技能开拓本地圈子 23:33 一些基础数据(人口/结构/中位数/GDP),现在的巴西像中国7-8年前 25:15 在巴西的几类中国公司:传统企业、硬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快手、滴滴、字节) 27:42 华裔到拉美的几个浪潮,但是他们的后代就不太会说中文了 29:49 巴西的投资人在投什么 30:55 阿根廷vs巴西 32:30 巴西正缓慢从政治和经济危机中恢复 32:58 "我们政治的不稳定是稳定的"by巴西投资人 34:54 在拉美,政治家和罪犯的界限是模糊的 35:24 情绪的巴西人,进去的时候激动,出来的时候也很彻底 36:49 茨维格、《巴西:未来之国》、巴西统一的民族意识 40:10 几个词点评当地人:emotion、多元混乱、"懒"…(背后是不同价值观) 41:06 阿根廷的一面:"那是罗丹,没人觉得是个masterpiece" 41:51 阿根廷的另一面:货币通胀离谱,换现金是厚厚一沓 43:40 荐书:刘瑜《可能性的艺术》 44:07 职场里巴西人的反差感:情绪的,却又回避冲突,但必须让你看见他的情绪 45:50 给想要拓展拉美市场的中国人几条建议、市场特点概况 48:40 少有人知道的新知:巴西是除了日本本土外,日本人所在地最多的地方 51:00 我在巴西种睫毛 51:25 最后几个快问快答【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19. 硅谷银行危机未结束:未来风险传导的3个可能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3-15 10:26
上集节目发布后,听众留言说希望多多邀请Allen,没想到这么快又请他录了一期:震动全球的硅谷银行危机。就在北京时间本周一,美联储宣布救市——保全了所有存储人的钱、却抛弃了股东利益。这集节目聊了危机的技术细节,包括成因、美联储的选择、svb(Silicon Valley Bank,硅谷银行)特殊性、与中国的纽带关系,同时也探讨了未来风险传导的3个可能性。对于把钱存在硅谷银行的创业公司和风投机构来说,他们的钱安全了。但是,这场危机尚未结束。这会是一个更长线下坠的开端吗?用他的话来说,“这到底是end of the beginning还是beginning of the end?”【嘉宾小记】王怀南的职业生涯贯穿了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从清华半导体+英文系起步,到纽约的哥大社会学系求学,自此迈入美国的社会大熔炉。凭借着对社会的兴趣,毕业后在美国走了一条很少有华人走的路——做咨询、市场这些广泛与文化、人打交道的工作。他先后加入麦肯锡咨询、宝洁、Yahoo、Google,横跨美国最具有时代标志性的企业。直到2006年回国创业,是上市公司宝宝树、初创公司米茶科技创始人,也是陆奇创办的奇绩创坛合伙人、导师。 01:38 我们生在一个前所未有离奇的时代,聊最近震动世界的3起大事 02:21 ChatGPT比OpenAI创始人自己Sam Altman的假设早了5-10年 04:50 硅谷银行危机下,过去那个最紧张的周末、svb与中国的纽带关系 05:54 硅谷银行的标志性,但它管理危机的过程并不好 08:01 美联储做了个黑白分明的决定:保护了存款人、抛弃了股东,这背后的价值观 10:12 谈危机蔓延:令人担忧的未来风险传导的3个可能(内在信心的危机) 15:08 ChatGPT远远超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工业革命超过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17:15 硅谷银行危机成因、可能杜绝挤兑吗、错在何方 24:12 硅谷银行的特殊意义,虽然破产了但仍然是一个好资产 28:38 从硅谷银行取出来的钱,存到哪里呢? 30:35 和2008年雷曼危机的对比:一开始就觉得这次不会是末日现象 34:03 世界的连接和魔幻:硅谷银行倒闭了,一群中国人很着急【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18. 商业口述史:从美国往事,到Google输掉OpenAI第一局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3-14 00:00
ChatGPT来了,Google拉响红色警报。本集邀请前Google亚洲区CMO,也是为Google中国取名“谷歌”的王怀南先生,来聊聊ChatGPT和紧急应战的谷歌。这次聊天让我得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惊喜。王怀南作为上世纪90年代赴美留学、在外企的第一批华人高管,他的经历刚好钩沉出一段美国往事。今天包括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陆奇、微软CEO Satya Nadella、LinkedIn CEO Jeff Weiner等等这些处在世界舞台中心的大人物全部交错在这段历史之中。正改写人类命运的ChatGPT,也正是从这段往事中演化出来。【嘉宾小记】他的职业生涯贯穿了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从清华半导体+英文系起步,到纽约的哥大社会学系求学,自此迈入美国的社会大熔炉。凭借着对社会的兴趣,毕业后在美国走了一条很少有华人走的路——做咨询、市场这些广泛与文化、人打交道的工作。他先后加入麦肯锡咨询、宝洁、Yahoo、Google,横跨美国最具有时代标志性的企业。直到2006年回国创业,是上市公司宝宝树、初创公司米茶科技创始人,也是陆奇创办的奇绩创坛合伙人、导师。01:52 一个华人的历史钩沉出一段美国往事 04:09 在上世纪90年代,背靠半个世纪产物的麦肯锡 08:19 从风云演绎的理论家,到美国宝洁艰难生存 11:17 消费品带着强悍的文化色彩,作为外来者重新定义了品客薯片 19:55 2001年,媒体巨变,一句名言是“money follows eyeball” 20:58 奋然一跳到雅虎,每天想辞职——这里尊重工程师、尊重销售,但不尊重做品牌的人22:09 “我在雅虎认识的第一个人是陆奇” 22:50 我和陆奇在搜索和平台事业部,汇报给一个人:Jeff Weiner(现在是LinkedIn CEO) 24:00 在雅虎,我们全面开战 24:30 彼时的战友去哪了:一个人创立Snapchat、一个人当上LinkedIn CEO,一个人投资Facebook,一个人代表雅虎创立YC——美国互联网很多事情从这里展开 24:58 雅虎败了,陆奇去了微软,我去了Google (陆奇后来是微软二号位、必应创始人,差点成了微软CEO)28:16 雅虎和谷歌的两种命运 28:25 雅虎是没有灵魂的雅虎 29:55 雅虎错过了收购Google,宝洁错过了收购星巴克 32:23 深刻感知:创始人不要轻言撤 32:55 同样是收购,为什么Google多成功、雅虎多失败?(允许无为的智慧)36:59 ChatGPT来了,Google输掉第一局 37:00 Google天生的毛病 39:19 聊Open AI和Sam Altman 40:35 中国和美国会分享世界的半壁江山 41:00 对未来格局的推演:大、中、小公司分别能做什么?超级选手从哪儿诞生?——所有人来到人生最重要的节点 50:33 面对他/她,我们应该感到害怕吗? 52:58 Google、Amazon、Meta谁在“命悬一线”?谁更有后劲? 56:45 微软,一家46岁的巨头如何抵抗衰老 59:31 从Meta、Google看企业应该如何老练地平衡一、二把手关系 (小扎和桑德伯格的关系有更优解吗?) 01:03:18 “这已经是高科技领域的军备竞赛了” 01:11:40 “我们也许本身就是一个机器、由蛋白质构成的机器,我们的目标可能就是引导机器人的到来” 01:12:50 老牌创业者的嗅觉、给创业者的建议 01:14:18 网景、谷歌诞生那天,我都跑到了现场——革命来了,是这样的一片景象 01:15:42 遥远过去发生的事,终于都在你的一度空间、熟人圈里 01:15:53 Sam Altman其人延展阅读:本集节目文字精华版【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17.【趋势2023】沉闷的港股会好吗、富豪的家办与苦恼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3-03 10:00
富豪有富豪的苦恼。富人的部分痛苦来源于“钱多了、情就薄了”。最近香港名媛蔡天凤碎尸案就是极端案例。今天这集节目,我和田娜女士不仅聊了2023港股走势、赴港IPO趋势,也借着聊目前在富人群体中盛行的家族办公室,探讨了许多有关金钱、人性与价值观的话题。原来,很多富豪对遗产传承是有价值观要求的,而且他们将这些条条框框、那些你完全想象不到的细节,写进了家族信托的隐秘条款里——人走了,条款一直在。 01:23 Tina的自我介绍:20年嘉实人、最近6年常驻中国香港 03:39 为什么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在拼命吸引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 05:17 去年底港股耐人寻味的突然转折、反弹原因 09:04 2023年会是牛市吗? 09:30 2017-2023港股曲线图,我亲历的两个牛熊交替大周期及其涨跌成因 16:50 香港资本发展已走过四个时代 21:54 港股何处去:不确定因素、信心、流动性,现在是系统性买入好时机吗? 29:45 赴港IPO的冷、热和预判(蚂蚁金服要上市的时候,全球机构的钱都来了…蚂蚁金服不上了,这些钱去…) 35:16 王一博背后经纪公司乐华娱乐的上市表现("投乐华不是投王一博") 41:18 现在,香港资本发展进入第五个时代(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 44:08 家办概况:门槛、种类、和私行的关系、成立步骤 47:00 "家族办公室比家族都多",鱼龙混杂 50:00 除了管理财富,家办还要帮富豪打理什么?棘手难题? 54:11 签婚前财产的悖论:"财产有了、婚没了"——怎么办——Trusty Boy 55:52 新贵和老牌富豪、二代和一代的理财差异 57:24 钱,当然有文化价值观的!(条款太细节了…细节到怎么扫墓) 01:06:40 富人的苦恼可多了 01:07:27 钱、人性和命运 01:09:03 分别给年轻人和有身价的人几条财富管理建议 01:11:13 阴暗面:很多银行有"睡眠账户",占银行收入20%延展阅读:本集文字精华版【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嘉宾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所供职机构本节目不构成投资建议
-
16.【趋势2023】那些挣到钱、消失的互联网中高层去哪了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2-16 09:35
这集播客中,我们不仅探讨了互联网中高层“集体出走”的比例、类型和根源,讨论了顶级职业经理人的可能回报,同时也复盘了上一个黄金二十年中的四个最佳“上车”时点。在Colin看来,今天也许是面向未来二十年的另一个不错的“上车”时机。这档节目正在推出【趋势2023】系列特辑,嘉宾包括创业者、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人。如果你想了解2023年最新的商业趋势、科技前沿和时代面貌,欢迎订阅《商业访谈录》。【嘉宾小记】Colin的职业生涯很长很长,从大学生创业计划“挑战杯”金奖到宝洁到波士顿咨询到百度副总裁再到美的总裁办总监,现在是爱博医疗的持股公司爱博星辰CEO。 01:04互联网巨变下,中高层的“集体出走”现象 03:49传统消费和互联网两大段工作经历 06:18中高层“出走”的比例、类型和根源 14:46复盘上一个黄金二十年,“上车”的四个最佳时间点 23:36Shein是互联网思维和传统产业结合得最好的案例 36:39职业经理人转型CEO,在极大的自由和极大的不自由之间跳跃 42:47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业经理人,为什么内心始终有缺失 43:37方洪波是中国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之一,美的如何遴选接班人 45:55很多企业面临下一代管理人危机 52:7传统企业VS互联网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回报比较、年化上亿的人 55:47预判2023:现在或许是不错的“上车”时机 01:04:27离开的互联网中高层,如今聚在一起会聊点什么延展阅读:本集文字精华版【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15. 到美利坚去创业吧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2-13 00:00
逆全球化时代下,企业家正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他们更早更快崭露出强劲的出海野心,第一站就希望占领高地:美国。这对过去的中国创业者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在新时代路口,我邀请了三位嘉宾。她们都是华人,在人生不同阶段赴美,熟悉双边文化面貌;现在她们致力于帮海外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你会发现,在我们重新与世界连结的2023年伊始,世界变了,全球化也变了。Part 1:全球化3.0 1:18 三人自我介绍 5:10 聊天的起点是Sophia的两个观点:1、going global is going local;2、不是跨境创业,而是如何到美国去做一家本土企业 7:50 Joyce去过100多个国家,她的观点是:think global, act local 10:12 为什么如今全球化被提到了全新高度?globalization 3.0(全球化3.0) VS deglobalization(去全球化) 15:22 全球化新特征:equalization(均衡化) 16:20 为什么现在是出海的好时代? 17:15 不是巨头才能出海,创业公司从第一天就可以建立全球框架、思考美国市场 20:55 创始人要有growth mindset 23:35 过去三年的全球化趋势观察:本地人心态的转变、Zoom使人们更均衡Part 2:中国创业者赴美 32:00 中国公司常遇到的问题 35:05 文化差异的诸多细节(年龄、照片、生育问题) 38:30 go to market的难题 42:20 在美国marketing and story-telling非常非常重要 45:30 在美国建立跨国企业的成功中国选手:Zoom创始人Eric Yuan(袁征)、Otter.ai创始人Sam Liang(梁松) 53:30 哪些中国模式在美国会常常碰壁?(cold email、996和007、政府和大企业关系) 62:00 即使你在自己国家是一条大白鲨……Part 3:跨文化思考 64:50 其他国家的企业家去美国会遇到什么?(加拿大、欧洲、印度、南非企业也都有困局) 67:55 在美国,高科技公司招人是最难的,比融资还难 68:35 即使从外部看裁员潮惨烈,硅谷工程师依然hot——35岁才刚刚开始 75:30 对比:在美国的犹太人、中国人、印度人、欧洲人 84:12 美国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人和关系的社会 88:30 华人群体缺乏互帮互助的文化(sense of community),这是我们致力于改变的 88:50 到美国创业最重要的3件事 94:09 美国如何学习中国?最后5个快问快答 96:07 好吃的、好去的、要知道的、好读的、值得创业的【推荐读物】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Intelligence, by Max TegmarkCrying in H Mart, by Michelle ZaunerThe Great Gatsby, by F. Scott FitzgeraldGeopolitics Are Changing. Venture Capital Must, Too.(这篇最近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探讨了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全球化3.0阶段与新型工作模式的未来【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14. 香港的语言政策、暧昧和青年迷思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1-31 09:55
宇翔跟我们详细聊过东南亚11国,但作为香港人的他,对本土更有发言权。这集就和老朋友以语言政策为切口聊聊香港。香港今天在语言政策上展现的迷惘,正是这座城市真实的精神状态。 00:53 香港的"两文三语"政策需要调整吗?论其混杂性 13:20 "如果中文和英文水平相当,我大概率是一个头脑不太灵光的人" 14:03 对比新加坡:从双语并重,到以英文主要教学语言、消灭方言 19:18 新加坡的阻力和代价 22:12 李光耀、李显龙和他们家族的语言水平 27:16 语言政策对新加坡的重塑及负面影响 29:52 "新加坡是一个经过消毒的地方"VS香港的复杂、暧昧 31:45 语言政策之上所承载的 33:08 香港语言学习的悖论和困境,香港的幸运与不幸 39:58 香港经济的重新定位和迷思 42:18 失落的香港青年 46:44 没想到香港状元选专业是这样变化的:不读金融、法律了,全部学医科 48:24 在香港上学的真实体验 55:31 香港怎么办?【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13. 邮轮小史,去寻找海面上的乌托邦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1-20 14:55
建斌在过去十几年登上过100多艘邮轮,他说邮轮像“海上的乌托邦”。在一艘艘远离陆地和现实的乌托邦上,他目睹过毕加索真迹,看见过火山在黑夜里喷发、红色的岩浆流入海里,而前不久他刚从南极归来——邮轮带他走到世界尽头,去和世界有了一场对话。希望在2023年邮轮与大海能慰藉你、带给你与众不同的精神体验。 03:16 自我介绍,从传统旅游闯入邮轮行业 06:24 一部邮轮小史 13:55 5家邮轮巨头的爱恨情仇——嘉年华、皇家加勒比、诺唯真、MSC地中海、云顶(疫情中破产) 22:46“教母” 26:13 很特别的邮轮:玛丽皇后二号(远洋邮轮、遵循贵族传统可以带宠物、old money) 28:45 分类和价格:大众邮轮、内河邮轮、探险邮轮、小型奢华邮轮 30:45 登上小型奢华邮轮大开眼界:毕加索真迹、钻金铜做的一整面墙、鱼子酱畅吃 32:15 关键指标:人均服务比、人均空间比 33:47 推荐小型奢华邮轮和大众邮轮 36:45 最美好的邮轮出行体验之一(半夜偶遇火山喷发,红红的岩浆流向海里) 37:40 漂泊在“海上的乌托邦”之上,看着日出、日落、星空、大海、邮轮靠港和远去 39:02 过去两个月:游历(美国、智利、南极、中国香港)、忐忑和疫情后的世界 41:14 抵达南极,走到世界尽头、去和世界对话 44:05 邮轮在中国 46:54 邮轮上的基础知识 48:12 为2023推荐入门级邮轮航线 50:15 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 54:59 最后5个快问快答【提到的书】古镇煌《邮轮客的天书》【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12. 和黄宇翔聊东南亚另5国:小国的扈从和对冲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1-16 10:28
之前和宇翔聊过《东南亚6国:政治、杀戮和国父》,那一期反馈不错,听众提出也想听其他几个东南亚国家。我们讨论推出下集:东南亚另5国。这次我们将把视线放在5个小国上,由近及远是:缅甸——老挝——柬埔寨——文莱——东帝汶。商业有个词是“对冲”,指特意减低另一项投资风险的投资,让我们看看这些小国家是怎样在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中实现“政治对冲”的。另一点,令我惊奇的是,中国人出去创业做生意范围如此广,已经有人把触角伸向了东南亚最偏远角落、也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东帝汶。 对上集播客褒奖和批评的回应 论讨论小国的办法:扈从和对冲12:51 第七站:缅甸 未完成建构的国家,北部尤其乱 为什么军政府要推翻昂山素季? 第一产业资源开采为主(翡翠、林业)27:03 第八站:老挝 东南亚唯一内陆国,过渡的地理单元 山地多,缺乏资源,靠连接(类似阿富汗) 经济援助依靠中国、越南、泰国 中国、日本在东南亚投资最多,美国搞事情多33:36 第九站:柬埔寨 曾经辉煌(高棉帝国、吴哥文明),因何没落? “自我屠杀” 君主基本没有权力 经济潜力处东南亚二梯队45:39 第十站:文莱 这么小的面积,经济这么成功 石油、天然气赚的钱用去建福利体系,经济多元化刚开始 伊斯兰国家的“一夫多妻”和中国人想象得不一样50:35 第十一站:东帝汶 要飞去东帝汶,必须先到新加坡转 国父和法国记者谈恋爱大国和小国 政治对冲能力和国力息息相关 中、美、日战略交错点在东南亚 影响东南亚的关键人物最后5个快问快答读书方法分享【延展阅读】李光耀,《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時報出版張安翔,《回不去的家-羅興亞難民的真實現況》,大將出版社羅金義、秦偉燊,《老撾的地緣政治學-扈從還是避險》,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韓恩澤著,林紋沛譯,《強鄰在側-中泰邊區博弈下緬甸的國家命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宋興洲,《大湄公河次區域地緣經濟角力:衝突與調和》,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喬‧布林克里, 傑‧馬瑟,《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聯經出版社吳丹敏,《緬甸的未竟之路:種族、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新危機》,馬可孛羅出版社JamesC. Scott,《The Art of Not BeingGoverned: An Anarchist History of Upland Southeast Asia》,Yale University Press【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11. 新加坡的淘金热和政商环境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3-01-09 00:30
Neil HAN(轶东)北大毕业后前往新加坡,在狮城16年。他在新加坡当过全球跨国公司高管、自己多次创业,亲身经历了新加坡从Web 2到Web 3的商业小浪、中浪和大浪——新加坡也在淘金热潮中,从边缘走向了枢纽。这集我们聊了聊新加坡淘金热和政商环境。他聊到许多只有本地人才了解的细节——比如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政府对官员的管理机制,企业怎么从政府拿钱等等。他们甚至调侃某家政府机构为“慈善组织”。03:23 Part 1:淘金热 新加坡的数次淘金热 2016-2018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溢出效应和“逼上梁山” 这次淘金热始于2021年底,怎么形成的?有多火? 一系列诡异事件后,web 3项目融资从易变难 web 3基础知识:什么是web 3、构成要素、什么类型的企业需要进入web 3、行业演进、谁需要web 3 新加坡政府对web 3态度从开放到谨慎 2010年国有基金淡马锡就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比特币 新加坡不会成为web 3中心,只会是枢纽37:34 Part 2:政商环境 新加坡政府鼓励本地人创业,给本地企业做市场拓展补贴 我第一次创业,新加坡政府无条件给了250万元人民币;第二次创业,政府给了150万元人民币,占15%股份,退出条件是任何投资人都可以以它投资的估值买过来 给钱的组织: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下面一个…我们叫它“慈善机构” 熟悉新加坡政策可以帮你降低创业成本 新加坡营商环境和中国差异、近几年变化 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亚太第一个短视频(比字节跳动早四五年):Snyppit 美元投资大量进新加坡是2014年,很多独角兽出现 Rocket Internet,一个把北美项目复制到全球各地的臭名昭著的德国投资公司,成功地区是东南亚 新加坡是淘金地,还是全球割裂时代的避难所?52:53 Part 3:“web 3时代的犹太人”来了 这波来新加坡的主要人群:富豪和互联网人 新移民社交欲望强、组织大量徒步局 很夸张:去年每个月房租以10%增长,看房必须立马下定金 以前是我们去找投资人,现在是不想见、不敢见投资人59:27 Part 4:李显龙、接班人和淡马锡 红杉、淡马锡在新加坡的投资变化 每个新加坡人都有一个账号,政府每年给你2500元人民币,只能用于学习新课程 李显龙执政思路 李显龙的接班人:黄循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 政府对新加坡官员的管理:KPI导向、高效(随时回复)、薪资标准和企业靠拢(总理大约是千万人民币)、政策极严、数据说话 给想去新加坡的中国企业家3条建议 怎么看张一鸣常驻新加坡? 新加坡主权基金的特色:很多人不存款,而是充钱到公积金账户,让政府帮忙管钱——没亏过 拿到淡马锡的钱,对本地人是极大荣耀 淡马锡比红杉投资范围更宽泛 中国最大的外资投资来源是新加坡01:23:13 最后5个快问快答 一道必吃食物? 一个必须打卡地? 一个很少人知道但是必须了解的新加坡文化新知? 一本必读书? 一个新加坡有潜力的创投机会?【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
-
10. 加州土著谈硅谷精神与职场:You can be totally weird!
From 🇨🇳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published at 2022-12-31 05:16
硅谷是移民的聚集地,土著是少数人。这期我邀请的Sophia Xiao(萧慧平)就是加州土著,从小在这生活迄今35年。她将从本地人的视角轻松聊聊,硅谷职场文化、中国创业者到美国融资会遇到的困境,以及美国人如何看赴美做生意的中国企业。Sophia的职场选择体现了硅谷高速流转的职场文化。我联想到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分享的一个观点:人们常用“梯子”比喻职业生涯,但这个概念已不再适用大多数人。据统计,2010年至今,美国人在18-44岁之间会换11次工作。这意味着加入一个组织或进入一个公司,待在那里一步步往上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职业生涯是方格架,不是竖梯。”竖梯会限制人的行动,要么往上爬要么往下退,要么站在阶梯上要么跌下来;而方格架能让一个人拥有更多探索的可能。要爬到梯子顶端只有一种方式,但要爬到方格架的顶端则有很多种方式。方格架的比喻适用每个人,尤其适合处于职业初期、转行阶段、由于外部障碍止步不前,或休息一段时间准备重新进入职场的女性。和僵直的梯子相比,女性若能够走出一条时上时下、迂回曲折甚至偶尔误入死胡同的独特路线,才会为自我实现提供更好的机会。站在竖梯上,大多数攀爬者都不得不盯着上面一个人的屁股。02:05 个人经历: 上世纪80年代从上海移民旧金山 1000美金重建生活 15岁打工:遇到抢银行、对方用枪指着我说:“我不想伤害任何人,我只要钱。” FBI也来了,抢银行破案几率很小 美式VS亚洲教育:美国对青少年保护没那么好 15-18岁的社会教育:做零售业,小孩应该看老板脸色20:18 硅谷职场: 乐观土地 职场经历:IBM(闪辞)、BOX(上市)、Twitch(亚马逊收购)、美国一线投资公司 两年是节点 参加一个火箭 It’s never about your next role, it’s about your next-next role 创造工作而不是填补空缺 做ambiguous(模棱两可)的工作 中国创业者去美国融资因何受挫? What’s missing is sometimes the storytelling pitch deck(融资演讲稿)只需要10个slides 在上两个萧条中受影响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美国人怎么看中国公司:TikTok、SHEIN、Wish(争议性) 美版拼多多Temu虽然便宜,但在culture上做得很好 Going global is going local 细数亚洲人在美国成功创办美国公司的人:Zoom、DoorDash、Deel、Twitch、YouTube、Lime、AirTable、Scale.ai 在硅谷,you can be totally weird【更多信息】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小红书@张小珺jùn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张小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