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演员塔伦·埃格顿(Taron Egerton)聊聊
核心思想(超浓缩版)
- 演员塔伦·埃格顿(Taron Egerton)会跟你聊聊他怎么从威尔士小镇的一个普通小孩,一步步变成电影明星的故事。他还会告诉你,他那种特别“接地气”的成长背景,是怎样帮他搞定成名后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的。
划重点!
- 他的威尔士“根”: 塔伦是在威尔士一个特别普通的工人阶级小镇长大的。他说,这种背景——那里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比如男人们喜欢在唱诗班里唱歌的传统)——让他一直都很“接地气”,没飘起来。
- 找到他的热爱: 15岁那年,他加入了一个当地的青年剧团,因为他觉得自己有点“格格不入”,不太合群。他说,那种感觉就像“整个宇宙都突然对上号了”,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同类”,这也给了他信心,让他决定把演戏当成自己的事业。
- 成名的真相: 他很坦诚地说,出名这事儿,可不总是那么轻松。有时候他感觉超棒,能轻松应对大家的关注;但有些时候,当他觉得自己状态不好时,要强撑着在公众面前“营业”就特别难。
- 挑选角色: 他努力选择那些差别很大的角色,比如演完著名音乐家(埃尔顿·约翰),又去演纵火案调查员。他不想被“定型”,老是演同一种角色,那样多没意思!
- 有趣的小知识 & 关键数字:
- 小知识: 他十几岁的时候,每次去考表演学校,光报名费就要40到60英镑!他全家人都得凑钱帮他交。
金句解析(他说的话,我来帮你翻翻)
金句: "> 我15岁的时候加入了青年剧团,感觉整个宇宙都突然对上号了。你知道的,我找到了我的“同类”。"
- 啥意思呢? 他说的是,当他开始在当地剧团演戏时,他立刻就觉得自己找到了归属感。他终于找到了那些能和他心意相通的人,也找到了一个让他感到舒服、能尽情发挥才华的地方。
- 为啥这很重要? 这说明找到一个你真正热爱、能投入进去的爱好或团体有多么重要。对他来说,这不只是个好玩的活动;这是他整个人生和事业的起点。
金句: "> 通常那些你不太想在公众面前露面的日子,都是你觉得自己状态超糟糕的时候。"
- 啥意思呢? 他解释说,当明星们看起来脾气不好,或者不想拍照时,通常不是因为粉丝做了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自己心情不好,或者感觉不自信,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
- 为啥这很重要? 这让我们看到成名背后更人性化的一面。它提醒我们,就算是大明星,也会有跟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和糟糕透顶的日子。他们的公众形象只是他们的一部分而已。
核心观点(为啥他会这么说?)
- 首先,塔伦认为,他的个人特质和他在威尔士那个普通又“接地气”的小镇的成长经历是紧密相连的。这段经历给了他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帮助他在好莱坞这个疯狂的世界里闯荡时,不至于迷失自我。
- 接着,他举例说明,他对表演的热爱其实是源于一种强烈的需求——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十几岁时加入青年剧团,不只是为了好玩;那才是他找到自信和人生目标的地方。
- 最后,他指出,他最初的职业目标出乎意料地“朴实无华”。他当时只想在伦敦当个能靠演戏糊口的剧场演员,而不是什么大牌电影明星。这说明他真正热爱的是表演这门艺术本身,而不是单纯为了名气和财富。
让你脑洞大开的问题
- Q: 塔伦·埃格顿真的会说威尔士语吗?
A: 文章里说,威尔士语是威尔士部分地区使用的真实语言,和英语非常不一样。他甚至还念了一个超长的威尔士村庄名字来展示它的发音,所以他显然是懂一些的,但播客里没说他是不是能流利地说。
Q: 他第一次考表演学校就成功了吗?
A: 没有哦,第一次他去面试的时候,所有学校都拒绝了他。别人告诉他,他“准备不足,而且可能有点太自以为是了”(意思是有点自大)。他说这让他很“受挫”,但他接受了这些反馈,更加努力,第二年就考进去了。
Q: 他去KTV(卡拉OK)必点哪首歌?
- A: 他说他必点的歌是乔治·迈克尔(George Michael)的《信仰》(Faith)。他还说,如果他想唱点更“走心”的,他可能会唱电台司令乐队(Radiohead)的歌。
为啥这很重要 & 接下来你可以做啥?
- 为啥你应该关心这个故事? 塔伦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告诉你就算你不是“富二代”或“星二代”,也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它还说明,就算是大明星,一开始也只是个有点小不自信的普通小孩。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东西——比如一个社团、一项运动或者艺术——能彻底改变你的生活,帮你找到你的“同类”和归属感。
- 想了解更多? 塔伦最出名的角色,就是饰演歌手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想看看他的演技和唱功有多牛,就去看看电影
火箭人
吧!这是一部关于埃尔顿·约翰生平的超炫酷、超有活力的音乐剧,塔伦在里面所有的歌都是自己真唱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