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巴士“凉凉”记
一句话概括:
- 大众汽车想把他们家那个超有名的老式巴士,变成一辆酷炫的新款电动车。结果呢,让人大失所望,因为这车实在太贵了,电池续航里程短得可怜,而且设计上对美国司机来说也特别不友好。
划重点啦!
- 现代版“复刻”: 大众把他们1960年代的经典巴士重新推出了,这次是辆纯电动的,叫ID. Buzz。他们希望通过它重新赢得粉丝的心,并且在大丑闻之后挽回公司形象。
- 大问题来了: 这款新巴士简直贵得离谱(起步价6万美元),充一次电跑不了多远,还有些奇奇怪怪的设计缺陷,比如后排连个杯架都没有。
- 彻底“扑街”了: 因为这些问题,再加上发布时机实在太差,ID. Buzz的销量惨淡,完全没能让那些等了好几年的粉丝兴奋起来。
- 更大的教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光靠“情怀”(就是那种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可不足以卖出一辆新的电动车;车本身还得价格合理、实用,而且质量好才行。
- 有趣小知识 & 关键数字:
- 事实: 老款巴士超便宜,换算到现在大概就2万美元。
- 事实: 新的ID. Buzz呢,要6万到7万美元。
- 事实: 一般电动车(EV)充一次电能跑300英里左右,但ID. Buzz只跑234英里。
那些重要的“金句”,给你解释一下
金句: "> 这简直是彻底的失望。它“炸”了。"
- 什么意思呢? 说话的人是想说,这款新电动巴士的发布彻底失败了。“炸弹”在这里不是真的爆炸哦,而是指一件事彻底搞砸了,失败得特别惨。
- 为什么这很重要? 这句话给整个故事定下了基调。它说明了,虽然大家都以为这款巴士会大卖特卖,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金句: "> 你们选择这个时间发布这款车,简直是糟透了,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时机了。"
- 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大众发布这款新巴士的时机简直烂透了。他们发布这款车的时候,正好赶上大家对电动车的普遍热情在消退,而且政府对电动车的支持政策也岌岌可危。
- 为什么这很重要? 这说明除了车本身的问题(比如价格和续航),外部因素也让它的失败雪上加霜。这简直是坏运气和糟糕计划的“完美风暴”。
主要观点(为啥会这样?)
- 首先,作者解释说这款车研发时间太长了(差不多十年),都是因为公司内部问题。这一拖延,就让它完全错过了电动车销售的“黄金期”,那时候大家对电动车可兴奋了。
- 其次,当这款巴士终于上市时,它让大家失望了。它贵得要命,续航里程对一款以长途旅行闻名的车来说短得可怜,而且还缺少美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小东西,比如足够的杯架。
- 最后,他们指出这不光是大众一家公司的问题。这给所有汽车公司都上了一课:他们不能光是拿一个老旧、有名的汽车设计,然后塞个电池进去,就指望它能大卖。他们需要创造出真正新颖、有创意而且实用的好东西。
让你思考的问题
- 问: 大众当初为啥非要复活这款巴士呢?
答: 文章说,大众当时正努力修复公司形象,因为他们被一个叫“柴油门”的大丑闻给搞砸了,当时他们被抓到在排放测试上作弊。他们希望这款他们最受欢迎的汽车的酷炫电动版,能让人们重新信任和喜欢这家公司。
问: 如果老巴士因为便宜才受欢迎,那他们为啥把新款做得这么贵呢?
答: 文章没有直接给出大众的理由,但它暗示制造一款全新的电动车非常昂贵,而且需要好几年时间。那个混乱的、长达十年的生产过程很可能推高了成本,最终6万到7万美元的价格让它直接进入了豪车行列——这和老款巴士的吸引力完全是南辕北辙。
问: 那大家对这款新巴士就一点都不喜欢吗?
- 答: 喜欢啊。文章提到人们很喜欢它那种酷酷的复古双色车漆(比如“海滩蓝”和“骆驼黄”),还有车里超大的储物空间。
为啥这很重要 & 接下来会发生啥?
- 你为啥应该关心这件事? 这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即使是拥有著名产品的大公司,如果他们不明白顾客真正想要什么,也可能会失败。它告诉我们,光靠一个酷炫的品牌和情怀是不够的——产品本身必须好用,而且价格要合理。
- 想了解更多? 想知道老巴士为啥这么火,可以去看看电影《阳光小美女》。电影里有一辆经典的黄色大众巴士,它完美地展现了开着这种车一家人公路旅行时的那种有趣、古怪,有时又让人抓狂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