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野性又古怪的互联网
一句话概括核心思想
- 今天的互联网是不是有点太“按部就班”了?老是被那些算法(就是电脑程序啦)安排得明明白白,一点惊喜都没有。不过别担心,我们可以让它重新变得好玩又充满意外!只要我们去那些“小众”的圈子(就是特别的人聚在一起的地方)里探险,然后把发现的酷东西分享给朋友们,就能找回那种野性又古怪的上网乐趣啦!
核心要点速览
- 互联网变样了: 以前上网就像在“西部拓荒时代”冒险,乱糟糟的,但你总能撞见各种奇奇怪怪、意想不到的东西。现在呢?它变得超级快,光鲜亮丽,但所有东西都好像被大公司管得死死的。
- 无休止的潮流让人好累: 在抖音(TikTok)这样的App上,各种潮流(比如“伏特加意面”或者“芭比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快到你根本跟不上。久而久之,这些潮流就变得没啥意思,甚至让人觉得好心累,简直要被信息淹没了。
- 找到你的怪咖同伴: 想找回以前上网的乐趣吗?那就去加入那些“小众”的群组吧!比如在Facebook上,有些群是专门给爱拍楼梯的人建的,还有些人专门分享那些丑到爆的食物照片。在这些地方,没人是为了出名,大家就是纯粹分享自己的怪癖和爱好。
- 打破你的信息茧房(就是你被算法围起来的那个小世界): 想发现新奇、稀奇古怪的东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问你的朋友们最近在看什么、听什么,或者直接看看他们的社交媒体动态!因为每个人的“信息茧房”都完全不一样,你肯定能发现新大陆。
- 有趣的事实 & 关键数字:
- 事实: 演讲者自己承认,他每天的屏幕使用时间竟然有12个小时!
- 事实: 一个叫做“亚洲人微妙特质”(Subtle Asian Traits)的Facebook群组,成员居然超过了200万人!
重要金句,帮你理解
- 引用: > “我们应该回到早期互联网的时代,那个互联网的‘西部拓荒时代’,一切都感觉更自由散漫一点。更粗糙一点,更随性一点……”
- 什么意思: 演讲者希望互联网能像以前一样——有点粗糙、乱糟糟的,而且充满未知。他觉得正是这种意外和随机性,才让那时的网络变得超棒。
为什么重要: 这是他最想表达的核心观点。他认为,今天这种“完美”又光鲜的互联网,其实比他小时候用的那个笨拙又古怪的网络,要无聊得多,也少了很多“人情味”。
引用:
“算法最糟糕的地方在于,它太会给我们‘量身定制’内容了,让你感觉根本逃不掉。但算法最棒的地方也在于,它太会给我们‘量身定制’内容了,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息流是完全一样的。”
- 什么意思: 那些在网上给你推荐内容的电脑程序(就是算法啦),它们太擅长猜你喜欢什么了,结果你就会被困在一个“信息茧房”里。但正因为每个人的“茧房”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你只要看看朋友们在刷什么,就能轻轻松松发现好多新东西!
- 为什么重要: 这段话完美地解释了问题(我们被困在自己的信息流里),也给出了他简单又巧妙的解决方案(看看别人的信息流就能跳出来)。
核心论点(为什么他这么说)
- 首先,作者讲了一个他小时候在某个粗糙网站上交朋友(还失恋了)的亲身经历。他用这个故事来表明,以前的网络是多么的随性,能带来真实又自然的连接。
- 接着,他指出,今天的互联网都是算法驱动的,速度太快,也太可预测了。它只会喂给我们它认为我们想看的东西,这让人们很难真正发现什么新奇的事物。
- 最后,他强调我们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他建议,我们可以通过加入那些小众的线上社群,或者仅仅是和朋友们分享各自的信息流,来找回那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
问题,让你多想一想
- 问: 演讲者说的“早期互联网”是指什么呀?
答: 他指的是2000年代的互联网。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些巨头社交App称霸,网站通常都更怪、更粗糙,你更有可能偶然发现稀奇古怪的东西,或者在论坛里和陌生人瞎聊。
问: 他为什么觉得看朋友的抖音(TikTok)动态是个好主意呢?
- 答: 因为算法会根据每个人的个人习惯,给每个人推荐完全不同的东西。你自己的动态就像一个“泡泡”,里面都是电脑觉得你会喜欢的东西。看看朋友的动态,就能轻轻松松地“打破”那个泡泡,发现你本来根本看不到的新音乐、新潮流或者新想法。
为什么这很重要 & 接下来怎么办
- 为什么你应该关心: 你可能花了很多时间上网,但有时候是不是觉得有点无聊,甚至看到来来去去都是那些东西,会觉得很有压力?这次演讲给你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小妙招,教你如何让自己的上网时间变得更有趣、更充满惊喜,还能让你因为那些共同的、有点怪的兴趣爱好而真正和人连接起来!
- 了解更多: 可以去Netflix看看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这部电影超有意思的,它深入探讨了社交媒体算法是怎么运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这正好和演讲者谈论的很多内容都息息相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