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下一步:会思考的“智能体”
1. 一句话总结
- AI 的未来不仅仅是聊天,而是能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的“智能体”(Agent),它们能通过推理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
2. 核心看点
- 智能体 vs. 聊天机器人: 聊天机器人只能跟你对话,而 AI 智能体(Agent)是能实际“动手”干活的,比如帮你上网查资料、使用电脑软件或者写代码。
- 智能体的超能力——推理: 以前的 AI 只能在特定的游戏里(比如下围棋)很厉害,换个环境就不行了。现在的智能体因为有了强大的语言模型,学会了像人一样“推理”和思考,所以能灵活应对各种没见过的新任务。
- AI 的新“游乐场”: 对 AI 来说,在哪里学习和训练(也就是“环境”)非常重要。以前它们在游戏里练习,现在最好的练习场就是真实的世界,比如整个互联网、编程环境,因为在这里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技能。
- 普通人也有新机会: 即使有 OpenAI 这样的大公司,AI 的世界也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和新玩法,关键在于你是否敢于去想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而不是只模仿别人。
- 有趣的事实 & 关键数字:
- 事实: 早期研究语言模型时,大概 95% 的人都在研究一种叫 BERT 的模型,而这次的嘉宾姚舜禹属于那 5% 研究 GPT 模型的人,因为他发现 GPT 更适合用来做能自由行动的智能体。
3. 大佬语录,白话解读
- 原话: "> Bet on有different super app的产品形态,有不同的交互方式。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的话,那这个世界就变得很灰暗,就是那只有Open AI或者Anthropic有机会了。但如果你相信这一点的话,就会有很多新的机会。"
- 白话解读: 别总想着再做一个 ChatGPT。AI 的未来会有各种各样的新应用和我们与电脑互动的新方式。如果你觉得大公司已经把所有机会都占了,那就太悲观了。只要你敢想敢做,新的机会到处都是。
重要性: 这句话给了所有对科技感兴趣的人巨大的鼓励。它告诉我们,AI 的游戏才刚刚开始,最大的机会可能就藏在那些还没人注意到的地方。
原话: "> 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说语言模型提供了一个足够强的先验。这个先验使得你可以推理。而推理又可以在不同环境间泛化。"
- 白话解读: 新一代 AI 智能体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它们通过学习海量的网络信息,获得了丰富的“背景知识”(这就是“先验”)。有了这些知识,它们就能像人一样进行逻辑思考(“推理”),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
- 重要性: 这句话揭示了 AI 智能体背后的“魔法”。它们不只是记忆力好,更是学会了灵活地运用知识去思考,这是 AI 向着更像人的智能迈出的一大步。
4. 背后的逻辑
- 首先,嘉宾认为 AI 发展的重点变了。上半场大家都在比谁能训练出更强的模型,而现在进入了“下半场”,重点是怎么用这些聪明的模型去解决真实世界里复杂的问题。
- 其次,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就是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推理能力”。这让 AI 不再是只能干一件事的“专才”,而是能像人一样举一反三,灵活解决新问题的“通才”。
- 最后,他指出,要想训练出更厉害的智能体,就必须给它们提供更好的“训练场”。这个训练场不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复杂的真实数字世界,比如互联网和电脑本身。
5. 灵魂拷问
- Q: AI “智能体”和我们平时用的聊天机器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A: 播客里解释说,聊天机器人擅长“说”,而智能体擅长“做”。智能体可以调用工具、上网、操作软件来帮你完成一个任务,而不仅仅是和你聊这个任务怎么做。关键区别在于它能和真实的环境互动。
Q: 为什么“推理能力”对 AI 这么重要?
A: 嘉宾说,推理能力让 AI 能够“泛化”,也就是处理它没被专门训练过的新问题。这就像考试时,死记硬背答案的学生只能应付原题,而真正理解知识点的学生什么题都能解。推理就是 AI 的“理解能力”。
Q: 像 OpenAI 这样的大公司是不是已经赢了,普通人还有机会吗?
- A: 嘉宾非常肯定地说,新机会还有很多。他认为未来不会只有一个超级 AI,而是会有各种各样形态的 AI 应用。他鼓励大家去做一些不一样的、创新的尝试,而不是模仿大公司。
6. 这事儿为啥重要 & 还能看点啥
- 为啥这事儿跟你有关: 这可不是遥远的科幻小说。AI 智能体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你手机和电脑里的超级个人助理,自动帮你订票、整理资料、规划日程。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能让你更好地理解未来科技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 想多了解点?: 在 B站 或 YouTube 上搜索“AI Agent 是什么”,看看一些有趣的演示视频,你会更直观地理解它们到底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