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 特朗普 关税 压境 , 中日韩 自贸区 近在眼前 ?

四十五 特朗普 关税 压境 , 中日韩 自贸区 近在眼前 ?

From 🇨🇳 正文三台, published at 2025-04-15 10:09

Audio: 四十五 特朗普 关税 压境 , 中日韩 自贸区 近在眼前 ?

中日韩自贸区:为什么谈了20多年还没谈成?

  1. 核心思想一句话

    • “中日韩自贸区”这个想法在20多年前很棒,但现在很难实现,因为三个国家从“合作小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而且相互之间还有很多历史和政治上的矛盾。
  2. 主要看点

    • 一个好主意: 这个计划最早在2002年被提出来,目的是让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邻居做生意更方便、成本更低,大家一起赚钱。
    • 今非昔比: 以前,三个国家很互补:中国负责生产,日韩提供技术和零件。现在,中国自己也能造很多高科技产品了,比如电动车和手机,所以三国在很多领域成了直接的竞争对手。
    • 吵不完的架: 三国在历史问题(比如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和领土问题上一直有争端,这些争吵会严重影响互信,导致经济合作谈判被中断。
    • 更复杂的“朋友圈”: 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盟友,而中美关系紧张,这让三国的合作变得很微妙。另外,三国已经加入了一个叫RCEP的“大群聊”贸易协定,所以再单独建一个“小群”的难度就更大了。
    • 有趣的事实和关键数字:
      • 事实: 中日韩自贸区的想法,在2002年就被提出来了,已经过去了20多年
      • 事实: 最近十年,韩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从10%左右,一路下跌到不足2%
      • 事实: 中国的造船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2002年的约5%,飙升到了现在的将近70%,全面超过了日本和韩国。
  3. 重要引言解读

  • 引言: > “[中日韩自贸区]现阶段仍是一个连保持讨论都需要加快的东西。”
  • 它的意思是: 这件事的进展实在太慢了,慢到连“继续开会讨论”这件事本身都需要加把劲才行。基本上就是卡在了一档,还没怎么动。
  • 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揭示了真相——虽然最近三国官员又开会了,但离真正谈成还差得远呢。这表明目前的进展更多是“姿态”而不是“行动”。

  • 引言:

    “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 它的意思是: 面对各种复杂的外部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冷静,相信自己,把精力集中在发展好我们自己的国家上。
  • 为什么重要: 这是播客作者最后想传达的核心观点。与其为这个难以达成的国际协议感到焦虑,不如把关注点放在自身发展上。只要我们自己足够强大,无论这个自贸区最后成不成,我们都能处于有利位置。
  1. 主要论点 (为什么)

    1. 首先,作者认为时代变了。20年前,全世界都在搞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而现在,美国带头搞起了贸易保护,整个大环境对建立新的自贸区并不友好。
    2. 其次,他用大量数据证明,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关系已经从“互相帮助”变成了“互相竞争”。中国的科技和制造业飞速发展,现在在很多高端领域直接和日韩“抢饭碗”。
    3. 最后,他指出,三国之间根深蒂固的历史、领土和安全矛盾,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会破坏政治互信,让深入的经济合作变得几乎不可能。
  2. 引人思考的问题

    • 问: 既然三个国家竞争这么激烈,矛盾又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坐在一起谈自贸区呢?
    • 答: 播客里提到,即使谈不成,保持对话本身也很重要。这至少表明大家还有合作的意愿,可以帮助管控分歧,不让关系变得更糟。而且,最近美国对全世界加关税,这给了三国一个共同的抱怨话题,促使他们坐下来聊聊。

    • 问: 播客里说中国和韩国在2015年已经签了自贸协定,那为什么不能解决问题?

    • 答: 文中解释说,中韩自贸协定是在当时两国经济还比较互补的时候签的。现在,两国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一个“中日韩”自贸区必须把日本也加进来,这就让问题复杂了好几倍。要想让这个新的三方协定有价值,它必须比现有的协定开放得多(比如95%以上的商品零关税),而这恰恰是三国都很难做到的,因为大家都想保护自己的弱势产业(比如农业)。
  3. 为什么这很重要 & 接下来呢

    • 为什么你应该关心: 中国、日本、韩国是我们最重要的邻居,也是世界级的经济强国。他们之间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亚洲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的价格(比如手机、汽车、化妆品)。了解他们之间的合作与矛盾,能帮你更好地看懂国际新闻。
    • 了解更多: 如果你对这种国家间的经济竞争感兴趣,可以去B站或YouTube上搜索一些关于“中国电动汽车崛起”的视频。看看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品牌是如何在全球市场上挑战像丰田(日本)和现代(韩国)这样的传统汽车巨头的,你会对文中所说的“从互补到竞争”有更直观的感受。

Summaries in other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