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冒险地开启你的事业
核心思想,一句话说清楚
- 你可以几乎不冒任何险地开启一门成功的生意。秘诀就是:聪明地复制好点子,别急着辞掉你现在的工作,然后仔细听听顾客到底想要什么。
几个关键点,敲黑板啦!
- 聪明地“克隆”: 别老想着发明什么全新的东西啦,很多时候,更好的办法是复制一个已经很成功的生意点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小小的改进。
- 开公司没你想的那么险!: 你可以把创业当成副业,不用辞掉现在的工作。这样就算事情没按计划走,你也有个安全网,不至于一无所有。
- 认真听顾客说啥: 你一开始的想法八成不完美,所以你必须认真听潜在顾客的反馈,这样才能搞清楚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热情是你的发动机: 开公司最好的理由,是因为你真心想为这个世界创造点有用的东西,而不是光为了赚钱。
- 小知识 & 有趣数字: 事实: 全世界有85%的上班族觉得“不投入”,意思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没那么开心,也没那么上心。
几个重要的“金句”,给你讲透透
金句: "> 实际上,企业家不会去冒险。他们会尽一切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真正风险超大的,反而是朝九晚五的工作。"
- 啥意思呢?: 我们总觉得,那些创业的人都是超级冒险家。但演讲者 Monish Pabrai 说,最聪明的企业家会想尽一切办法避免风险。他觉得,真正的风险是把你宝贵的一生耗在一个你不喜欢的工作上。
- 为啥这个很重要?: 这个观点完全颠覆了我们一般的看法。它告诉我们,只要你够聪明,创业其实可能是通往幸福生活更安全的路,比你一直干着一份无聊的工作要好多了。
金句: "> 如果你是个超级“克隆”高手,你就能领先人类90%甚至95%的人。"
- 啥意思呢?: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成功就得有原创精神。但 Pabrai 说这不对。他认为,如果你能很厉害地发现一个好点子并把它复制过来,这其实是个巨大的优势,但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 为啥这个很重要?: 这意味着你不需要非得有个“天才”的想法。你可以通过找到已经成功的东西,然后在新的地方或者稍作改动地去实现它来获得成功。想想看,微软是如何借鉴其他软件,然后创造出 Word 和 Excel 的;或者星巴克是如何从意大利咖啡馆那里“学”来的。
主要的论点(为啥这么说?)
- 用一个简单的列表,告诉你演讲者是怎么支持他的核心观点的:
- 首先,作者认为,一些史上最成功的公司,比如微软和沃尔玛,都是通过“克隆”或复制竞争对手的点子,然后把它们做得更好而发展起来的。
- 接着,他解释说,创业不一定要花很多钱,也不需要你辞掉工作。利用你的空闲时间来捣鼓你的点子,你就能在不影响你经济安全的情况下,慢慢把事情做起来。
- 最后,他指出,你一个人没法聪明到能想出完美的产品。关键是要把你的想法展示给真实的人看,然后认真听他们的反馈,这样才能做出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 用一个简单的列表,告诉你演讲者是怎么支持他的核心观点的:
几个让你开动脑筋的问题
- Q: 啥是“思维模型”?
A: 文中解释说,它基本就是一套思考的框架。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食谱,或者一个游戏攻略,帮你做出商业和生活中的聪明决定。“克隆”就是其中一个思维模型,“把风险降到最低”也是另一个。
Q: 他说的“把你的音乐放出来”是啥意思?
A: 这是一个比喻,意思是把你自己独特的激情、才能或者想法分享给全世界。就是去创造一些你真心相信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为了挣工资。
Q: 那这意思是我可以直接偷别人的点子吗?
- A: 文中说的可不是让你偷偷摸摸地去偷别人的东西哦。它是指学习那些已经成功的东西。比如,如果你在另一个城市看到一家超酷的咖啡店,你就可以在你的家乡开一家类似的。这说的是“克隆”那个概念,而不是去偷某个品牌的独家秘方啦。
为啥这事儿很重要 & 接下来咋办?
- 为啥你得关心这个?: 这场演讲告诉你,你不需要百万美元,也不需要什么百年一遇的发明,就能为自己创造点东西。它给了一个超级实用的路线图,教普通人怎么开始做自己的事情,就算你还在上学或者打着零工也行。
- 想学更多?: 去看看电影《大创业家》(The Founder)吧。它讲的是 Ray Kroc 怎么看到麦当劳兄弟俩经营的一个成功的汉堡摊,然后“克隆”了他们的系统,最终创造出我们今天所知的全球快餐帝国。这是这些想法在现实世界中超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