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a Chaochuan: How does the "Blank Paper Generation" rebuild civil society?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4-18 23:00
Xia Chaochuan was arrested twice during the White Paper Movement. During the 2023 Shanghai Halloween, photos of TA walking on the street covered in white paper were widely circulated by the media. In mid-March, Yuan Li met Xia Chaochuan during an offline meetup in the Netherlands. TA left China for the Netherlands in early 2024 and has since been deeply involved in and observing the overseas civil society ecosystem of China. In this episode, Xia Chaochuan talks about their growing up experiences, how TA gradually understood the complexity of the Chinese reality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different predicaments, as well as the risks and limitations faced by activists. How does TA view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rauma and action, and how does TA choose to come forward with their real name when fear has never really dissipated? In the Netherlands, TA was embraced by a friendly community atmosphere and continues to question "what to do next." TA learns from the Tibetan and Uyghur communities, hoping to connect with more mainstream and professional social movement contexts. For Chinese activists, can we find the social movement traditions that once existed? Can those fractured experiences still be reconnected? As a generation that grew up with the White Paper Movement, how can we rebuild an ideal civil society? Text version: https://bit.ly/bmb-147-text Timeline: 01:19 A gender studies course that changed Xia Chaochuan 02:58 The dilemma of action seen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in 2020 - "Be loud and be quiet" 06:03 Trauma response after the White Paper Movement 09:24 Halloween 2020, walking on the street covered in white paper, people's reactions 12:10 Community ecology observed overseas 17:53 White Paper Movement 2nd Anniversary Rally 21:18 Inviting Tibetans and Uyghurs to participate, "returning the stage to them instead of the Han Chinese themselves" 25:58 Movement experience learned from the Tibetan and Uyghur communities 27:47 Hanging a banner in a location where Xi Jinping will appear 29:53 Fear is a lifelong trauma "If anything makes us not afraid, it's a lie" 34:22 Deciding to use real name, the price is not being able to return to China, but "the feeling of not being afraid is very important" 36:22 Reflections on overseas communities, both supported by the "bubble circle" and wanting to break the "bubble circle" 43:28 "What drives me to do social movements is not happiness, but a lot of pain" 46:24 What counts as action? Is eating hot pot, knitting sweaters, and showing movies action? 49:20 The commitment of Tibetans and Uyghurs to social movements is very high 53:54 In summer camp group photos, Chinese people always quit 55:16 Is anonymity an obstacle to moving forward? 57:52 "I no longer think about whether China will change, but how social movements will continue" Guest Recommendations: "Made in China: Women Workers in a Global Factory" by Pun Ngai "Slaughterhouse-Five" by Kurt Vonnegut "Kim Jiyoung, Born 1982" by Cho Nam-joo Related Podcast Links: EP-125 Two Years Later, How Do We View the White Paper Movement? https://bumingbai.net/2024/11/30/ep-125-baizhi/ EP-074 Teacher Li: The White Paper Movement is a Beginning, Not an End https://bumingbai.net/2023/11/25/ep-074-whyyoutouzhele/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Original title: 夏巢川:白纸一代如何重建公民社会?
Original description: <p>夏巢川在白纸运动期间两度被捕,2023年的上海万圣节,TA在身上贴满白纸走上街头的照片,被媒体广泛传播。3月中旬,袁莉在荷兰的线下见面会期间见到了夏巢川,TA在2024年初离开中国来到了荷兰,自此深度参与和观察中国的海外公民社会生态。</p><br /><p>本期节目中,夏巢川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了Ta如何在不同阶段、不同困境中,逐步理解中国现实的复杂性,以及行动者所面对的风险与局限。TA如何看待创伤和行动之间的联系,又是如何在恐惧从未真正消散的情况下,选择实名、站出来?</p><br /><p>在荷兰,TA被友善的社群氛围所接住,也不断追问“下一步该怎么做”。TA从藏人和维吾尔人社群中学习经验,希望与更主流的、更专业的社会运动脉络接轨。而对于中国行动者来说,我们是否能找回曾经存在过的社会运动传统?那些断裂的经验,是否仍然可能被重新链接?作为白纸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如何重建一个理想的公民社会?</p><br /><p>文字版:<a href="https://bit.ly/bmb-147-text"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https://bit.ly/bmb-147-text</a></p><br /><p><strong>时间轴:</strong></p><p>01:19 改变夏巢川的一堂性别研究课程</p><p>02:58 2020年回国后看到的行动困境——“既要大声,也要小声”</p><p>06:03 白纸运动之后的创伤反应</p><p>09:24 2020年万圣节,贴满白纸走上街头,人们的反应</p><p>12:10 在海外观察到的社群生态</p><p>17:53 白纸两周年集会现场</p><p>21:18 邀请藏人和维吾尔人参加,“把舞台还给他们而不是汉人自己“</p><p>25:58 从藏人和维吾尔人社群学习到的运动经验</p><p>27:47 在习近平会出现的位置挂一个横幅</p><p>29:53 恐惧是伴随一生的创伤 “如果有什么东西让我们不恐惧,那是假话”</p><p>34:22 决定实名,代价是不能回国,但是”不恐惧的感受很重要“</p><p>36:22 对海外社群的反思,既被“泡泡圈”支持,又很想打破”泡泡圈“</p><p>43:28 “推动我做社会运动的不是快乐,而是很多痛苦”</p><p>46:24 什么才算行动?吃火锅、打毛线、放电影是行动吗?</p><p>49:20 藏人和维吾尔人对社会运动投入的承诺非常高</p><p>53:54 夏令营的合影环境,中国人总是退出</p><p>55:16 匿名对于往前一步是障碍吗?</p><p>57:52 “我不再想中国会不会改变,而是想社会运动如何延续”</p><br /><p><strong>嘉宾推荐:</strong></p><p>《中国制造:全球化工厂下的女工》潘毅</p><p><a h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39522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五号屠场》库尔特·冯内古特</a></p><p><a h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328042/"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狂女的逆袭》闵瑞瑛</a></p><br /><p>相关播客链接:</p><p><a href="https://bumingbai.net/2024/11/30/ep-125-baizhi/"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EP-125 两年后,我们如何看待白纸运动?</a></p><p><a href="https://bumingbai.net/2023/11/25/ep-074-whyyoutouzhele/"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EP-074 李老师:白纸运动是开始,不是结束</a></p><hr /><p style="color: grey; font-size: 0.75em;"> Hosted on Acast. See <a href="https://acast.com/privacy" rel="noopener noreferrer" style="color: grey;" target="_blank">acast.com/privacy</a> for more information.</p>
-
歪腦主編與美國之音記者:未完成的報導。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4-12 23:00
In March 2025, Trump signed an executive order to shut down and lay off staff at Voice of America (VOA) and Radio Free Asia (RFA), leaving many journalists suddenly unemployed. This is the third episode of the "bumingbai podcast" series "My Story with Enemy Radio." In the first two episodes, Professor Xu Chenggang and four young people talked about how these "enemy radios" influenced their careers and lives. In this episode, we invited Alex, the editor-in-chief of *Wainao*, and Kris Zheng Lejie, a Hong Kong reporter who writes for VOA, to review how this crisis affected their individuals and teams. They talked about unfinished documentaries, suspended special projects, and forced suspension of cooperation, and also talked about the professional feeling of journalism as a "calling" rather than a "choice." The program also attempts to answer some bigger questions: Can news organizations that rely on congressional funding really maintain independence? For some young journalists who are still willing to write, record, and report in Chinese, is there still room to continue writing? **Timeline:** 01:42 This is a shutdown that was "prepared for, but still much faster than expected" 03:17 Two days ago, the editor was still saying "keep up the hard work," and two days later, everyone was on administrative leave. 08:00 "Calling everyone every day and saying sorry" 10:43 Who are the reporters at *Wainao*, and why are they willing to risk working for *Wainao*? 12:39 A reporter's migration path from Hong Kong to the UK 16:27 Why was *Wainao* established, and what kind of era issues does it respond to? 20:39 *Wainao*'s important record: Rescuing the history of the decade of women's rights movement that was cut off. 22:36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Wainao*'s launch was not to confront Little Pinks 27:06 How Hong Kong reporters continue to report on Hong Kong by relying on VOA 31:22 A friend's young daughter learns Cantonese through VOA's Cantonese program 36:07 Within Radio Free Asia, *Wainao* is a cool kid! 37:58 After the media disappears, who will occupy the space for speech? 40:19 Self-media is not equal to institutional media. Self-media comments are based on facts reported by institutional media. 41:11 Save the reports you like, the website may be taken down or deleted. 42:38 Talking about the future: Alex believes that "there is still hope in the darkness," and Kris may look for a job to make ends meet. 45:16 Their farewell Related podcast links: [EP-144 Young people who eavesdrop on "enemy radio"](https://bumingbai.net/2025/04/02/ep-144-young/) [EP-143 Xu Chenggang: What does Voice of America mean to people behind the Iron Curtain?](https://bumingbai.net/2025/03/29/ep-143-xuchenggang/) [EP-140 Li Si Pan, Fan Wenxin: Why do we need news media?](https://bumingbai.net/2025/03/09/ep-140-xinwenmeiti/) [EP-019 Jiang Xue/Zhang Jieping: What happened to Chinese media in the past 10 years?](https://bumingbai.net/2022/10/02/ep-019-jiang-xue-zhang-jieping/) Official website: [bumingbai.net](https://www.bumingbai.net/) Donation link: [https://bit.ly/bmb-donate](https://bit.ly/bmb-donate) Twitter: @[bumingbaipod](https://twitter.com/bumingbaipod) Bluesky: [@bumingbai.net](https://bsky.app/profile/bumingbai.net) Mastodon: [@bumingbaipod](https://g0v.social/@bumingbaipod) Telegram: [@bmbpod](https://t.me/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https://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Original title: 歪脑主编与VOA记者:未完成的报道
Original description: <p>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美国之音(VOA)与自由亚洲电台(RFA)停摆、裁员,众多记者骤然失业。这是“不明白播客”系列节目《我与敌台的故事》的第三期。前两期中,许成钢教授和四位年轻人讲述了这些“敌台”如何影响了他们的职业与人生。<br /><br />这一期,我们请来《歪脑》主编Alex和为美国之音撰稿的香港记者Kris郑乐捷,回顾这场危机如何影响了他们的个人与团队。他们谈到了未完成的纪录片、被中止的专题、被迫暂停的合作,也谈到了新闻作为一种“召唤”而非“选择”的职业感。<br /><br />节目也试图回应一些更大的问题:依靠国会拨款的新闻机构,真的能保持独立性吗?对于一些仍愿意用中文写作、记录、报道的年轻记者来说,还有没有继续写下去的空间?<br /><br /><b>时间轴:</b><br /><br />01:42 这是一场“有准备、但仍然比想象快很多”的停摆<br />03:17 两天前编辑还在说“继续努力工作啊”,两天后所有人都行政休假<br />08:00 “每天都在给大家打电话,然后说对不起”<br />10:43 《歪脑》的记者们是谁,他们为什么愿意冒险为《歪脑》工作<br />12:39 从香港到英国,一个记者的迁徙路径<br />16:27 《歪脑》为什么成立,它回应什么样的时代问题?<br />20:39 《歪脑》的重要记录:抢救断代的十年女权运动史<br />22:36《歪脑》上线的初衷,不是与小粉红对抗<br />27:06 香港记者如何依靠VOA继续报道香港<br />31:22 朋友家的小女儿,通过美国之音的广东话节目来学广东话<br />36:07 在自由亚洲电台内部,《歪脑》是一个cool kid(酷小孩)!<br />37:58 媒体消失之后,言论空间会被谁占领?<br />40:19 自媒体不等于机构媒体,自媒体的评论是基于机构媒体报道的事实<br />41:11 喜欢的报道自己存下来,网站会被下架或删改<br />42:38 谈前路:Alex认为”黑暗之中还有希望“,kris可能会去找工作兼顾生计<br />45:16 TA们的告别</p><p><br />相关播客链接:<br /><a href="https://bumingbai.net/2025/04/02/ep-144-young/">EP-144 那些偷听“敌台”的年轻人</a><br /><a href="https://bumingbai.net/2025/03/29/ep-143-xuchenggang/">EP-143 许成钢:美国之音对铁幕背后的人意味着什么?</a><br /><a href="https://bumingbai.net/2025/03/09/ep-140-xinwenmeiti/">EP-140 李思磐、范文欣: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媒体?</a><br /><a href="https://bumingbai.net/2022/10/02/ep-019-jiang-xue-zhang-jieping/">EP-019 江雪/张洁平:中国媒体过去10年发生了什么?</a></p><p><br />官网:<a href="https://www.bumingbai.net/">bumingbai.net</a><br />捐赠链接:<a href="https://bit.ly/bmb-donate">https://bit.ly/bmb-donate</a><br />推特:@<a href="https://twitter.com/bumingbaipod">bumingbaipod</a><br />蓝天:<a href="https://bsky.app/profile/bumingbai.net">@bumingbai.net</a><br />Mastodon:<a href="https://g0v.social/@bumingbaipod">@bumingbaipod</a><br />Telegram:<a href="https://t.me/bmbpod">@bmbpod</a></p><hr /><p style="color: grey; font-size: 0.75em;"> Hosted on Acast. See <a href="https://acast.com/privacy" rel="noopener noreferrer" style="color: grey;" target="_blank">acast.com/privacy</a> for more information.</p>
-
黄亚生:川普的关税大棒下世界将走向何方?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4-08 00:00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川普宣布了一项迄今为止最广泛的关税政策,几乎波及全球所有国家和经济体(连南极附近无人岛上的企鹅都未能幸免),对中国的关税被提高了34%。全球股市应声大跌。新一轮贸易战正在迅速升级。作为回应,中国宣布自4月10日起,对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34%。川普随即要求中国撤销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否则将从8日开始面临50%的额外关税。增加的关税将使川普上任以来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总关税达到104% 。关税听起来遥远又抽象,但它的后果实实在在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本期节目邀请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黄亚生教授来谈谈:他为什么说川普的关税政策是一场经济领域的“珍珠港”事件?打着“重振制造业”“减少贸易逆差”旗号出台的关税政策,真的能帮川普实现他的经济雄心吗?这项政策会如何破坏全球贸易体系?面对美国的施压,欧洲和中国应如何应对?在新的关税压力之下,中国的出口贸易将走向何方?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自己的损失?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文字版:https://bit.ly/bmb-145-text时间轴:02:30 川普的对等关税理论,相当于“你在餐馆吃了一盘菜,就必须再卖给餐馆一盘菜”03:47 为什么说美国相当于发起经济上的珍珠港事件?07:24 过去,美元的霸主地位是如何形成的?14:32 川普的关税政策是合理的吗/自相矛盾之处23:18 “负责任的政党应该站出来,当这个人正在破坏国家的法制”32:49 通货膨胀的结果可以用税收来抵消吗?34:47 “美国面临了一个七十年代末期以后从未面临的局面”36:51 美国现在的问题不在于经济,而在于政治39:27 一切取决于美国明年的中期选举42:35 美国市场的重要性:全球最大的消费和服务市场45:16 国际经济分工是奇妙的功能,川普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坏49:41 欧洲和中国的关系可能走向何方?55:21 中国应该让欧盟看到你在俄乌问题上的建设性01:00:18 应不应该反制?“不如利用这个完全无法避免的损失”01:04:40 对东南亚提高关税是为围堵中国吗?01:15:50 现在去追求民族主义的目标,经济成本是在增加的01:19:58 美国人应该借由此了解专制体制是怎么一回事儿01:21:06 四年以后,美国还能回到正轨吗?01:24:36 普通人可以做什么?嘉宾推荐:《Abundance》Ezra Klein、Derek Thompson《The Future of Freedom: Illiberal Democracy at Home and Abroad》Fareed Zakaria相关播客单集:EP-046 黄亚生:科举制度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那些偷听“敌台”的年轻人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4-01 23:00
本周,不明白播客继续播出“我与敌台的故事”系列第二期,对话四位年轻听众。TA们之中,有人在一年前依旧认为中国是个民主国家,有人需要收听“敌台”监测舆情,有人则成长在“反贼”家庭,六七岁已经开始听“敌台”......和上一期节目中的许成钢教授得自学无线电技术才能收听“敌台”不同,这一代年轻人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只是“防火墙”依然存在。在高墙之下,TA们如何接触到境外媒体?又如何处理这些和主流声音不一样的信息?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的新闻如何影响了TA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这两家媒体逐渐停运的现实,TA们还能依靠什么渠道关心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文字版:https://bit.ly/bmb-144-text时间轴:02:30 John:用自带翻墙的浏览器看美国之音04:06 BBC如何颠覆中共官媒叙事?08:16 学校里不把翻墙看外媒当作禁忌的年代10:58 “先把网线拔了,先把钱断了”,然后呢?15:01 Charlotte:无法政治出柜,生活无比孤独21:19 老公为什么不让她听美国之音?25:38 玄逸:最穷的时候银行帐户只剩三位数33:34 翻墙为什么是工作的一部分?37:57 子露:在“反贼”家庭里长大39:53 敏感时期电台会有杂音?41:19 “9·11事件”发生,“全班同学除了我都在欢呼”45:44 美国之音的落幕“太不具备传奇色彩”相关播客链接:EP-143 许成钢:美国之音对铁幕背后的人意味着什么?EP-140 李思磐、范文欣: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媒体?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许成钢:美国之音对铁幕背后的人意味着什么?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3-28 23:00
3月中旬,美国总统川普签署一项新的行政命令,受此影响,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开始停运或减员。据统计,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每周覆盖的听众数量,分别是3.6 亿人和6800万人。长期以来,这两家媒体向包括中国在内众多新闻自由受到限制的国家或地区播送新闻。人们为什么要听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这些“敌台”?美国之音们究竟都影响了哪些人?它们的停播又意味着什么?不明白播客将在这两周推出三期系列播客“我与敌台的故事”,分别邀请许成钢教授、四位年轻听众、《歪脑》主编Alex和为美国之音工作的撰稿人郑乐捷一同分享TA们的经历。这一期节目,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许成钢教授,讲述了他从15岁开始自制收音机听敌台的故事:他如何在黑龙江冰天雪地的农场里想方设法收听敌台?敌台们如何影响和启蒙了他?美国之音的记者又是如何避开警察采访他的父亲?以及美国之音这些敌台,对于铁幕背后的人们意味着什么?文字版:https://bit.ly/bmb-143-text时间轴:01:54 第一次收听敌台后母亲的严厉警告06:41 在农场公放各国敌台的音乐,“农民都不在乎”10:40 在中俄边境上听王明讲延安整风15:26 如何在农场里偷听敌台?18:59 为什么被打成反革命,收听敌台的证据怎么坐实?24:37 当时收听敌台的人都在听什么?32:38 重重监视下,美国之音的两次冒险采访经历40:38 美国之音推动了冷战结束?46:46 停掉美国之音是将言论阵地让给中共吗?相关链接:节目中谈及美国之音对许成钢的父亲许良英葬礼的报道相关播客链接:EP-142 张洁平、Ian Johnson:川普新政下的欧洲、中国与公民社会EP-140 李思磐、范文欣: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媒体?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张洁平、Ian Johnson:川普新政下的欧洲、中国与公民社会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3-22 23:00
过去两个月,无论身处美国、欧洲、台湾还是中国,没有人会对川普新政无动于衷。川普政府决定撤回对外援助,解散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导致众多人权组织都面临关停的风险,最近川普政府还停掉了对美国之音与自由亚洲电台的资助。这一系列举动,都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公民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上周末,不明白播客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一场线下活动中,袁莉与张洁平、Ian Johnson就以“川普新政下的欧洲、中国与公民社会”为主题,一起讨论了:美国的对外援助如何影响公民社会的建设?在这样的时刻,公民社会应该如何应对?在海外参与公民运动可以帮助改变中国吗?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嘉宾张洁平是端传媒的创始主编,先后创办了去中心化的内容创作与讨论平台Matters以及独立书店「飞地」,这家中文书店已经开到了泰国、荷兰;Ian Johnson是普利策奖获得者,他创办了「中国民间档案馆」——一个收录了众多有关中国政治运动和个人命运的文件、档案、书、杂志和纪录片的网站。文字版:https://bit.ly/bmb-142-text时间轴:03:29 川普新政对嘉宾们有什么影响?07:45 如何看待对川普“表忠心”的行为?13:05 为什么说中国人不必觉得自己懦弱?17:10 为什么这么多机构拿美国的钱?25:08 公民社会应该如何应对?34:29 海外参与公民运动能改变中国吗?44:50 无力感中如何坚持自己?相关链接:飞地书店中国民间档案馆相关播客链接:EP-092 张洁平:活出你想要的中国EP-067 Ian Johnson/江雪:《星火》——对抗官方叙事的地下历史学家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裴敏欣:习近平反腐为何越反越腐?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3-14 23:00
中纪委2025年2月底发布的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有214.8万人被批评教育、处分、追究刑责,比上一年增加超过40万,立案人数、中管干部处理与行贿案件等数据均呈现上升趋势,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份报告?数字的上升是否说明习近平反腐“越反越腐”?从肃清政敌到开始清洗亲信,习近平反腐为什么停不下来?“妄议中央”“私自阅读违禁出版物”等罪名的背后说明了哪些问题?本期节目嘉宾是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裴敏欣,裴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专制政权与威权体制的转型,他刚刚发表了一篇英文论文,题目是《从肃清到管控:习近平反腐的近期转向》。文字版:https://bit.ly/bmb-141-text时间轴:00:53 习近平上台之后反腐越反越多吗?06:50 习近平为什么要在8年内三次修改党纪?10:05 反腐是政治清洗吗?16:30 中共的官员为什么爱搞迷信?21:41 反腐宣传为何要妖魔化腐败官员?26:57 究竟有多少官员被送进了监狱?32:24 习近平反腐带来的结果是什么?36:49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共的官员?40:05 嘉宾推荐节目提及的专栏文章:权力、金钱和性:反腐纪录片《零容忍》揭露中共不堪家丑嘉宾推荐:《李慎之口述往事》刘志琴 / 王建勋 / 王学泰 / 王毅《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米尔顿·迈耶YouTube频道:Perspective相关播客:EP-106 Mike Forsythe:中共高层官员如何隐藏巨额财富?EP-025 裴敏欣:习近平权力的悖论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李思磐、范文欣: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媒体?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3-09 12:00
在中国,媒体缺位已是常态,“新闻已死”成为现实,主流媒体要么遵循“党媒姓党”,要么被公众视为“谣媒”;在美国,川普称机构媒体是“Fake News”,部分公众丧失对媒体的信任,而社交媒体上,有权有势的人成为不实消息的策源地。公众该如何面对这个后真相时代?机构媒体何去何从?本期节目找来两位资深记者讨论一个古老的话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媒体?李思磐曾在《南方都市报》深度新闻部任调查记者,现在是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范文欣曾在新华社、《纽约时报》、彭博新闻社与和《华尔街日报》工作,现在是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兼职讲师。两位嘉宾具体讨论的问题包括:媒体为什么总是关注负面新闻?记者是在吃“人血馒头”吗?社交媒体和机构媒体的区别是什么?合格的新闻产品应该遵循哪些准则?中国的新闻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文字版:https://bit.ly/bmb-140-text时间轴:02:04 如何看待对主流媒体的污名化?06:24 媒体为何总是报道负面新闻?13:54 记者是在吃‘人血馒头’吗?18:41 公众为什么不再愿意接受采访?22:56 今天媒体报道面临一个怎样的环境?26:24 匿名报道背后的现实与带来的伤害是什么?32:28 重大事件为何需要机构媒体?41:15 记者为什么强调一定要去现场?46:24 社交媒体能够取代机构媒体吗?49:43 机构媒体遵循的报道流程有何意义?55:56 中国大多数人缺乏媒体素养?01:03:14 嘉宾推荐范文欣 #不明白播客嘉宾推荐《Deadline : a memoir》James Reston《个人历史》凯瑟琳·格雷厄姆《最危险的总编辑》本·布莱德利电影《她说》玛丽亚·施拉德柴静:我亲历的重庆打黑李思磐 #不明白播客嘉宾推荐《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比尔·科瓦齐 汤姆·罗森斯蒂尔《真相》比尔·科瓦齐 汤姆·罗森斯蒂尔电视剧《报社》汤姆·沃恩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刘宗坤:如何应对川普制造的政治焦虑?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3-04 23:00
川普上任两个多月,从关税战、出生公民权、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甚至到纽约的拥堵收费......行政命令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几乎占满媒体的版面。同时,他在对待欧洲盟友与乌克兰的态度也与以往截然不同,上周川普与泽连斯基的会面最终不欢而散,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注定将会记入历史的时刻。在这个动荡的历史关头,不少学者的评论尤其悲观。比如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千帆教授发表了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美利坚沦陷的政治自然法根源》,其中写到,“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美国法治、民主乃至自由的丧钟即将敲响。”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美国将不复存在》。他说,“美国一直以来赖以捍卫的那些基石价值观、盟友关系以及真理,如今都已岌岌可危——或者说可以用来买卖。”我们需要为今天美国的现状感到焦虑乃至绝望吗?川普眼花缭乱的行政命令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何看待自由派的川普支持者?美国的民主故事还能讲下去吗?本期嘉宾刘宗坤是退休律师、作家和旅行家,他移民美国已经超过十年,如今住在德州。本期节目中,他从美国的法律、政府体系设定和民主传统各个方面考证,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川普制造的政治焦虑。文字版:https://bit.ly/bmb-139-text时间轴:04:39 美国普通人如何处理政治分歧?09:40 川普特别会利用人的焦虑情绪?20:08 川普政策的支持率为什么并不低?22:06 美国左派针对川普新政做了什么?26:03 美国的民主故事还能讲下去吗?30:25 我们应该对美国现状感到绝望吗?32:59 如何看待支持川普的中国“自由派”?36:03 民主是否能活过2025年?47:58 动荡的历史关头,普通人如何自处?54:07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沉思录》奥勒留《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美丽人生》罗伯托·贝尼尼相关链接:欢迎点击关注刘宗坤的YouTube频道“徒步的骑手”,关注他对美国政治的更多观察。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张伦:欧洲将如何应对特朗普?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2-25 23:00
周一联合国大会针对乌克兰问题草案两次投票中,美国抛弃了长期盟友欧洲,与俄罗斯站在一起投票。这是欧洲与美国裂痕的升级。此前,川普与普京通话,计划展开俄乌和平谈判,却把欧洲排除在外;紧接着是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讲话宣告了川普政府与欧洲极右翼政党站在了一起;川普甚至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为“独裁者。”不少媒体宣告,维持战后和平与稳定的跨大西洋联盟已经瓦解,欧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制度和价值理念上的盟友,更失去了安全上的保护伞,他们需要自己维护自己的安全了。有人批评川普政府不负责任,有人对欧洲国家恨铁不成钢,批评欧洲是拒绝长大的“巨婴”。这两天有篇文章在网上流传,叫《张伦与友人谈批评欧洲》,文中说欧洲人需要深刻检讨,努力改正,但很多人对欧洲的批评也是不公道的,对一些基本背景缺乏了解。文章的作者张伦是法国塞尔奇—巴黎大学教授,他长期关注地缘政治、大国关系和制度文明转型。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张伦教授来谈一下,他如何看待目前欧洲面临的剧变,欧洲国家如何应对川普政府的挑战,“跨大西洋联盟”何去何从,欧洲有可能担起自立自强,乃至保卫乌克兰的重担吗,以及在这个动荡与分裂的世界作为普通人应该自处?文字版:https://bit.ly/bmb-138-text时间轴:01:42 川普政府对欧洲人造成怎样的心理冲击?06:59 欧洲军事防卫弱,要怪美国吗?14:55 重建欧洲武装力量的时机到了吗?17:57 欧洲与美国比,谁支持乌克兰的力度更大?19:44 美国排斥欧洲参与和谈会有什么后果?22:04 联合国投票,美俄联合对抗欧洲意味着什么?27:35 美国与欧洲割裂,中国应该感到高兴吗?32:29 德国大选极右翼政党崛起会带来什么影响?36:16 欧洲有可能担起保卫乌克兰的重担吗?39:58 普通人如何在动荡与分裂的世界自处?44:29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现代性的扩展与危机:全球化、信息技术、认同及其他 —— 关于如何看待这个动荡与分裂的世界的一次漫谈》张伦《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许成钢:DeepSeek、民企座谈会能否重振中国经济?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2-22 13:00
本周一,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而此前在DeepSeeK的影响下,沉寂已久的港股和A股重新活跃,这是近段时间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两个变量。习近平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DeepSeek与这场座谈会之间有何关联?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政策开始纠偏了?本期节目我们请来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许成钢教授。许教授不仅长期研究中国政治与经济制度,同时对科技和AI也非常有研究。他曾在2018年,在长江商学院与人工智能专家合作建立了人工智能与制度研究中心,并担任该中心的主任。他还与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及斯坦福人工智能指数团队合作,收集数据,制作中国人工智能指数。另外,3月16日不明白播客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一场听众见面会,袁莉会和张洁平、Ian Johnson一起聊一下《川普新政下的欧洲、中国与公民社会》,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欧洲举办线下活动,现场还会有听众问答环节。感兴趣的听众可以点击链接报名参与本次见面会:https://forms.gle/7j7yxg2buAx3KHG5A(目前报名人数已满,后续有名额释出会第一时间通知)文字版:https://bit.ly/bmb-137-text时间轴:02:45 习近平为什么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06:27 许成钢如何看待DeepSeek的成功?11:04 今天人工智能的水平还不如一只猫?16:19 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要素是什么?22:12 举国之力能保证DeepSeek成功吗?26:57 DeepSeek的生态会为中国GDP带来巨大贡献吗?30:46 DeepSeek真的能救中共吗?34:30 民营企业座谈会能够为经济带来起色吗?39:00 中共有可能做出根本性的政策转变吗?42:11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许成钢相关播客:EP-134 王维嘉:DeepSeek对中美AI竞争意味着什么?EP-036 许成钢:从 ChatGPT 看中美人工智能竞争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陈良榕:你需要知道的张忠谋与台积电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2-14 12:00
在AI与地缘政治的大背景下,半导体行业成为这个时代最举足轻重的行业,其中绕不开的则是张忠谋与台积电。24年底,张忠谋历时6年亲笔撰写的《张忠谋自传:下册》出版,本期不明白播客邀请到《天下杂志》总主笔陈良榕来和我们谈谈,张忠谋如何将台积电打造成台湾的“护国神山”?台积电的成功与台湾政府的支持有多大关系?张忠谋的身份认同是什么?中国有可能复制一个台积电吗?文字版:https://bit.ly/bmb-136-text时间轴:02:10 张忠谋为什么被称为“肯德基爷爷”?07:00 作为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为什么要“裸退”?15:42 张忠谋的身份认同是美国人还是台湾人?21:05 为什么说张忠谋不算一个“很有勇气的的人”?31:32 芯片代工模式为什么如此重要?35:14 台积电的成功与台湾政府的支持有多大关系?40:08 台积电为什么能够打败英特尔和三星?43:26 张忠谋相信台积电能够保护台湾吗?46:20 中国有可能复制一个台积电吗?55:27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瞿宛文《芯片战争》(CHIP WAR)Chris Miller《晶片島上的光芒》林宏文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基层医生:比集采药更可怕的是什么?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2-07 11:00
Anson是一名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不明白播客曾经邀请他分享医疗反腐过程中,基层医生的处境。本期节目中,他讲述了绩效考核如何让病人成为了医院眼中“行走的指标”?过度手术究竟对病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医生又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苦苦挣扎?以及作为患者还能做些什么?文字版:https://bit.ly/bmb-135-text时间轴:01:37 针对医院的“国家绩效考核”是什么?05:59 医院如何逼着医生多做手术?10:30 考核指标与经济下行有关系吗?12:16 过度手术实际是如何发生的?17:05 国内外的手术标准有何不同?21:05 Anson医生的抵触与痛苦23:18 作为患者能做什么?27:04 医疗系统还有哪些荒谬情形?29:49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文化大革命:人民的历史,1962-1976》冯客电视剧《漫长的季节》辛爽电影《河边的错误》魏书钧相关播客单集:EP-063 基层医生如何看医疗反腐EP-133 中国仿制药与集采制度出了什么问题?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王维嘉:DeepSeek对中美AI竞争意味着什么?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2-01 23:00
春节期间,DeepSeek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它改变了中国的国运,而争议也在随后出现,DeepSeek被指违规获取了英伟达芯片,通过“蒸馏”的方法使用Open AI数据,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多个国家先后对DeepSeek做出了下架、禁用、调查等限制。DeepSeek带来的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还是抄了Open AI的作业?它的出现是否证明了美国对中国技术封锁的失败?DeepSeek代表的是中国模式的优越性,还是说只是一个特例?中美两国的AI技术差距更近了吗?本期不明白播客请来王维嘉先生,他在硅谷有30多年的创业和投资经历,长期关注科技领域的创新项目,曾出版过一本专门讨论人工智能的著作《暗知识:机器认知如何颠覆商业和社会》。最后,祝听众朋友们春节快乐,感谢大家一路同行!文字版:https://bit.ly/bmb-134-text时间轴:03:07 DeepSeek是在“蒸馏”Open AI的大模型吗?06:56 低成本训练路线能帮助中国AI追上美国吗?08:24 为什么说DeepSeek的成功是开源的胜利?15:59 英伟达的股价暴跌是否说明AI算力的需求是泡沫?21:28 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失效了吗?23:09 DeepSeek是中国模式的成功还是特例?26:23 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还有意义吗?31:41 假如人被AI取代,我们可以做什么?36:23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消失的真实》金观涛《真实与虚拟》金观涛《The Sovereign Individual》( 《主权个人》)James Dale Davidson / William Rees-Mogg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中国仿制药与集采制度出了什么问题?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1-24 22:00
本周,仿制药与医保集采制度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先是20位上海政协委员联名提案,指出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国家医保局随后联合多部门前往上海“当面听取”意见建议。紧接着在周五,有医生发现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多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数据,连小数点后两位都完全一样,国家药监局则以“编辑错误”回应。中国的仿制药真的不如原研药吗?早已成熟的一致性评价制度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集采如何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在医院为什么买不到原研药?医保局和药监局要负什么责任?本期不明白播客请来曾在三甲医院当过多年医生、先后在内资与外资药企工作过的Jamie,来分享他在中国药品行业所看到的,中国仿制药与集采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残酷的现实。文字版:https://bit.ly/bmb-133-text时间轴:01:16 仿制药真的不如原研药吗?06:26 集采的仿制药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11:00 一致性评价制度是如何在中国失效的?17:13 集采“唯低价论”带来的后果是什么?20:42 内资药企与跨国药企的质量把控差异在哪里?23:55 药监部门的监管出了什么问题?26:43 反对集采是因为集采动了医生的奶酪吗?28:27 外资药企为什么进不了集采?32:07 医院为什么买不到原研药了?38:03 搞集采是因为医保基金没钱了吗?39:50 为什么不能把中成药从医保中砍掉?45:45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晚清七十年》唐德刚《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高华《制度基因》许成钢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李厚辰:2015、2016——改变中国的两年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1-18 11:00
一个月前,“世界苦茶”主理人李厚辰在一期节目里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即2015-2016年发生的许多事情,标志着习近平对党内和中国治理方法的改弦更张,也塑造了今天的中国。过去十年,中国经历了2018年的修宪、2020年的疫情、2022年的白纸运动与习近平开启第三任期等重大事件,李厚辰为什么选择把目光投向2015-2016年?那两年间,中国内部与外部发生了哪些被忽视的历史性事件?中共与习近平又做出了哪些政策转向,为今天中国的历史走向埋下伏笔?这样的梳理对今日中国有什么意义?文字版:https://bit.ly/bmb-132-text时间轴:00:57 李厚辰为什么会关注到2015-2016年?03:09 那两年中国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10:41 习近平对于苏联解体的执念是什么?16:32 习近平为什么从2015年开始转向铁腕统治?19:55 中国经济是如何在那两年走上歧路的?27:22 习近平治下的中国是“第三共和国”?36:51 今天的中国到了哪一个阶段?39:45 嘉宾推荐嘉宾推荐:《某种物质》科拉莉·法尔雅《树大招风》许学文、欧文杰、黄伟杰《背靠背,脸对脸》黄建新、杨亚洲《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熊倉潤Jun Kumakura《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尤瓦尔·赫拉利)《疫年纪事》李厚辰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从商场销售到“极端宗教分子”,我带上儿子走线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1-10 23:00
本期不明白播客,我们讲述一位回族穆斯林在经历“铁拳”之后走线的故事。作为单亲妈妈的燕,带着她患有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子,在西部城市商场做销售,过着与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无异的生活。因为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燕被当地警察认定为“激进宗教狂热分子”,被拘留、被强制送到精神病院,多年的工作没了,儿子也被要求退学,她最终带着孩子经历长达四个月的走线,来到万里之外的美国。很多中国人并不关心穆斯林的遭遇,甚至对穆斯林抱有偏见和敌意,但在燕的故事里,大家也许会发现,燕跟我们其实很相似,她所经历的基层警察的野蛮残暴,校长与老师的助纣为虐,离我们并不遥远。文字版:https://bit.ly/bmb-131-text时间轴:01:36 警察为什么突然把燕叫到学校?10:32 燕在派出所里经历了什么?14:00 让燕被认定为“极端宗教分子”的是什么群聊?18:44 拘留所里,习近平教燕如何爱国20:58 拘留所后厨的经历为什么会成为燕的阴影?26:54 警察为什么突然闯进了燕的家?31:54 燕被强迫送到精神病院后经历了什么?36:57 燕宁愿走线也要“离开这个粪坑”的直接原因46:00 离开之前,燕的儿子为何被迫退学?51:38 燕在泰国为什么会被骗走三万块钱?53:52 走线的四个月有哪些惊险遭遇?57:58 燕如何看待纽约的穆斯林之家?01:05:55 燕对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感受如何?勘误:燕目前已经搬离穆斯林之家,播客中提及的提供水果、饮食的场所为纽约市政府提供的移民庇护酒店。 相关播客单集: EP-127 马聚:我为何在纽约开走线客庇护所?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2025年,中国人该悲观还是乐观?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5-01-04 01:00
2024年,疫情、清零、白纸运动和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似乎都变成了模糊的、遥远的记忆。消费低迷、失业加剧、中产阶级开始坠落,中国社会似乎进入了一个缓慢而窒息的通道,“历史垃圾时间”的说法一时热议,我们真的处在此中吗?以不当牛马、不结婚生孩子作为抵抗,有用吗?新年第一天,我们做了一场直播,邀请江雪、刘宗坤与李厚辰一起回顾刚刚过去的2024年,以及讨论“2025年,中国人该悲观还是乐观”,本期节目为直播的精剪版本。参与直播的嘉宾都身处海外,过去一年里离散社群也成为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海外离散社群都在做什么,这些事情会影响到中国的公民社会发展吗?这些努力的意义与价值在哪里?2025年,我们还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吗?非常感谢不明白播客的听众朋友们过去一年的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越活越明白!文字版:https://bit.ly/bmb-130-text时间轴:02:19 回顾2024,嘉宾们经历与目睹了什么?07:49 “历史垃圾时间”,我们如何度过?21:37 李厚辰为何不认同“历史垃圾时间”的说法?25:08 不结婚不生孩子是一种反抗吗?26:38 为什么说皇帝也会有无力感?37:49 嘉宾们觉得还有多少年?52:54 海外离散社群的努力有用吗?01:18:57 2025年,中国和世界会变得更糟糕吗?01:23:26 2025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01:37:52 体制内的人应该如何自处?01:42:06 如果无法推动改变,是否还值得留在国内?01:46:47 Z世代会成为中国的光州一代吗?01:50:17 如果经济雪崩,普通人如何避免被影响?02:00:18 技术革命会为中共续命吗?02:04:32 袁莉与嘉宾们的新年愿望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2024年,我的“不明白”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4-12-27 22:00
2024年最后一期播客,我们继续邀请听众朋友们一起做一期节目,请大家来信分享这一年最不明白、最困惑的是什么以及2025年最想明白的是什么。我们收到了身处不同国家、城市的听众朋友们的来信,TA们讲述了自己对过去、当下与未来的“不明白”,本期节目播出了经过编辑的部分内容。非常感谢听众朋友们来信参与制作本期节目,也感谢大家这一年继续支持不明白播客,祝大家新年快乐!另外,我们计划在1月1日美东时间上午9时、北京时间晚上10时做一场直播,邀请了江雪、刘宗坤和李厚辰,听众朋友们可以点击《2025年,中国人该悲观还是乐观?》预约直播提醒,我们2025年见!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
吴国光:2024年,中国如何走向社会溃败?
From 🇨🇳 不明白播客, published at 2024-12-21 22:00
2024年,中国最值得关注现象的可能是一系列暴力极端事件,从苏州校车案、深圳日本人学校案,到珠海体育场驾车撞人等多起无差别袭击事件,国人人人自危。这究竟是外交部所说的只是“偶发事件”,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政治根源?它意味着中国未来将面临什么样的变化?斯坦福大学的吴国光教授认为,“中国正在出现大面积的‘社会溃败’”。何谓“社会溃败”?为什么2024年中国会极端暴力事件频发?一向对中国强力管控的中共,还有没有能力维持高压统治?在社会溃败发生之时,普通人又能够如何保护自己?我们也继续在这里向听众朋友们征集来信,主题是:“2024年,我的不明白”,截止日期为美东时间12月23日。请大家来信至[email protected],分享这一年中你最不明白,最困惑的是什么,以及2025年你最想明白的是什么?形式不限,文字,语音,视频,都可以。请最好结合亲身经历,讲一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而不只是发表感想和评论——请在来稿中包括您的坐标地点和名字(或者您希望用的名字)。我们会用来信汇集成今年的最后一期节目。谢谢听众朋友们一年来的支持。文字版:https://bit.ly/bmb-128-text时间轴:01:29 为什么说中国正在发生大面积的社会溃败?04:31 2024年,中国为何极端暴力事件频发?7:00 中国式的互害社会是如何形成的?11:07 中共自诩安全背后的本质是什么?16:03 中共的管控能力到达极限了吗?26:48 社会溃败会导致中共的崩溃吗?32:06 普通人如何在社会溃败时保护自己?官网:bumingbai.net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推特:@bumingbaipod蓝天:@bumingbai.netMastodon:@bumingbaipodTelegram:@bmbpo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